当前位置: 首页 > 著名传记 >冯小刚:老炮儿终于变成了哑炮……

冯小刚:老炮儿终于变成了哑炮……

2023-05-10 14:56:27

01

冯裤子和冯小刚

“冯小刚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

这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导演叶京多年前对冯小刚的总结。

可能年轻的同学们都没有听说过这部剧,这部电视剧06年上线,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北京军区大院长大的孩子们的故事,和我同龄的同学们可能会有点印象。

到今天,镜头里的这批孩子们早就年过半百,但最近却老出现在头条里,比如现在华谊兄弟的大老板,王中军,先是被袁立点名说卖假艺术品,后来又被卷入偷税漏税的风波中。

又比如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又一次惹恼了崔老师,又一次被全网怒骂不是东西,从老炮儿变成了哑炮儿。

在互联网还没普及的年代,我国的文化娱乐圈子其实是被京城出身的文化人垄断的。第五代大导演中,只有老谋子是陕西人,北京的那一辈能人很多,但是在影视领域最有名气的,实际上大都落到了一个大院子里。

这个院子里有王朔,有叶京,有王中军王中磊,唯独没有第五代最能挣钱的导演,冯小刚。

2004年《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开机,导演叶京一眼就相中了演员佟磊,这部剧也成了佟磊入行至今的创作巅峰,他后来甚至一度成为特型演员。

为什么要选这么个演员呢?因为《玩的就是心跳》里,王朔直接用的就是“冯小刚”这个名字。

“我记住他是因为他和电视艺术中心的一个美工同名,那个冯小刚经常客串越南军官犯罪份子什么的——长得也像”。

《玩的就是心跳》写的很早,那个时候没人知道冯导会成为开创了贺岁片套路的商业电影第一人,2003年冯小刚和作家刘震云合作的《手机》成为当年中国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冠军,靠着编排崔老师挣了5000万,当时全国上下看着崔老师和和晶老师,都会发出那种“你也知道这档子事儿”的笑声。

天道有轮回,2006年由《玩的就是心跳》改编的电视剧《与青春相关的日子》和观众见面,观众们这才发现,王朔书里的那个“冯小刚”就真的是那个冯小刚,只不过在电视剧里给他换了个名字叫王东,给他按了一个外号叫冯裤子。

在电视剧里,冯裤子好色,贪财,爱哭,不爱洗脚不爱洗澡,甚至上了大号不擦屁股,是个小邪小恶做尽,却又翻不起风浪的人,他的“优点”也不少,却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趋炎附势,马屁拍尽,有一些小聪明,但是没法成大事。

拍摄结束后,王朔说:干嘛不就叫冯小刚?叶京对记者说:冯小刚就是这么个人。

02

天才冯小刚

能让王朔和叶京这么恨自己,能让崔老师这么恨自己,到现在能让大半个中国都恨自己,冯小刚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在王朔的小说里,可能就只有开篇提到冯小刚的那句“美工”给了他三分面子,没人能想到一个小美工能成为中国目前咖位最大的导演,也没人能想到,这位中国咖位最大的导演,竟然会做这么多缺德事。

“冯小刚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

王朔之于冯小刚,就如同《天才雷普利》里裘德洛之于马特达蒙一样,马特达蒙饰演的角色本是平民,却偏生去接近裘德洛这个富家公子哥,站在镜子面前马特达蒙穿上了裘德洛的衣服,幻想着自己就是那个一直模仿的公子,直到被裘德洛识破并且厌倦。

王朔对于冯小刚也是一样,识破并且厌倦。

从某种程度来说,冯裤子其实真的是个天才。

王朔叶京本来就是北京大院长大的,从小家里不算富裕,但也没短过什么,大家各有各的才情,对于金钱的渴望自然没有那么强烈。

但是冯小刚不同,他出身贫寒,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后发现了机会都要靠自己硬挤,他经郑晓龙介绍认识了王朔,第一天见面就王老师前王老师后,给王朔一顿猛夸,后来见到叶京也是叶老师前叶老师后的,头低的特别低。


人常说口蜜腹剑,但冯小刚这嘴里的蜜糖也实在太多了,难怪王朔后来说:如果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

王朔的确是没和他急,反而被冯裤子的马屁拍的很受用,毕竟一来当年王朔也年轻,刚刚得志,认识冯小刚之前一连发表了好几篇小说,加上86年马未都马爷的提点,他的作品在全国范围内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二来在一个小团体里总是需要一个能让所有人使唤的,出气的,这两个因素再加上冯小刚不遗余力的恭维,王朔心里的确有了冯小刚这么个角色。

89年,由马未都牵头,京城圈子的一批文人搞了一个“海马影视创作中心”,在《渴望》大获成功后,这个业余编剧团队开始写《编辑部的故事》。

好不容易审核通过了,却发现写好的稿子丢了,当年的稿子不像现在都是电脑打印的,而是一笔一划给写出来的,稿子丢了之后,王朔就这样被迫找潜伏已久,等待在一旁帮工的冯小刚一起重写剧本。

到后来《编辑部的故事》上了小荧幕,冯小刚说剧本找到了。当年的剧本到底到哪里去了,可能只有冯小刚知道。

这种事儿如果放在正常导演身上,可能都只是一次笑谈,但是一旦放在冯小刚身上,就变成了一部惊悚片的预告。

最开始冯小刚毫无底线地想要挤进这个圈子,为的是一种名气和自我肯定。

当年的文化娱乐不像现在,,人们普遍过着穷开心的生活,北京是一切的中心,姑娘们看上的不是你的房子不是你的车子,因为大家都没有房子没有车子,姑娘们看上的是你口中的黑格尔,看上的是你听的摇滚碟,你听郑钧在歌里唱的这么自毁这么抑郁,其实他当年过的不要太滋润,身边姑娘如同飞蛾扑火一样,不要太受欢迎,各种“果儿”就是那个时代诞生的。

冯小刚也想受欢迎,也想受人尊敬,也想像王朔一样说出来的话被人重复一万遍,也想像马未都一样走到哪儿都有人弯腰叫老师。

当时的环境,也不允许冯小刚把所有心思都往钱上靠拢。

但这一切都变得太快,1995年王朔被变相逐出京城,这几年里冯小刚没少给王朔打下手。王朔执导的《我是你爸爸》,其实到头来所有的技术工作都是冯小刚做的,当年的冯导被成为“执行导演”,说白了就是摄影调度,电影的节奏和故事掌握在王朔手上。


因为种种原因,《我是你爸爸》没有过审,没过多久王朔就去美国了。走之前王朔对冯小刚说:“咱们分开吧,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

这话冯小刚是真的听进去了,到了97年拍《甲方乙方》的时候,王朔的名字就真的被他从海报上拿掉了,当时他给王朔拿了5万块钱,被王朔从直接扔了出去。《甲方乙方》以340万制作成本,拿到了3600万票房,冯小刚在片头放了一句“祝全国人民虎年大吉”,让内地电影有了贺岁档。

当时王朔是名角的时候,冯小刚趋之若鹜,后来王朔受到批判了,冯小刚避而远之。

挣钱了,名利就来了,之前王朔饭局上永远坐尾席的冯小刚,名气渐渐压过了曾经仰望的对象,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熟悉了,在《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逐渐有了“冯氏幽默”的说法。

殊不知所谓的“冯式幽默”,更多的是降了级的王朔幽默。

在《大腕》成功后,冯小刚陷入了创作的瓶颈,从一开始直接用王朔的,到后来模仿王朔的,连续4部电影后让冯裤子无处借鉴,而且到了2003年,观众们的欣赏能力逐渐提高,冯小刚电影的票房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冯小刚着急了。

也许你会觉得之前冯小刚的为名为利所拍的马屁,功成名就后对朋友的疏远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那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是冯大导演逐渐失格的开端。

2003年,冯小刚和刘震云合力创作了《手机》。

蹭热点这档子事儿,之前都是媒体做,很少看到有电影人做,第一是因为电影没有即时性,想蹭热点很难,03年那会儿信息流通哪有现在这么迅速,等到电影人得到媒体消息,热点早就凉了。

但是《手机》这部电影,真是蹭到了当年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

《手机》的故事围绕著名谈话主持人严守一的多重出轨而展开,而当时全国就只有一个谈话主持人,这个人就是老师。

崔老师的节目叫做《实话实说》,严守一的节目叫做《有一说一》。

崔老师刚好在2002年离开《实话实说》,由和晶老师接手,严守一被情妇逼着让出主持人的位置。

更别提《手机》中严守一的种种人物刻画,基本上就是对崔老师的像素级还原。

当年崔老师的影响力,也许年轻的同学们不太了解,这位主持人可以说比现在当红的所有小鲜肉加起来都要红。

上至大妈大爷,下至读书小孩儿,大家打开电视期待的都是崔老师的节目,不论是节目质量还是职业素养,《实话实说》和崔老师都可以说是这30年里数一数二的。

“冯小刚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

在相中这个热点后,冯小刚开始了打探情报,几次请崔老师吃饭,崔老师当时觉得这是个好事儿,就把自己做节目的经历,细节,甚至个人感悟,全数讲给冯小刚听。

坐在冯小刚家里,吃着冯小刚出轨娶进门的徐帆老师包的饺子,崔老师完全没料到等到自己的是什么。

聊了几次,冯小刚和刘震云就悄悄把电影拍好了,在上映之前崔老师还特地问了,说你那电影拍好了吗?能让我先看看吗?

冯导笑的非常开心:特别好,你等着,绝对给你一个惊喜!

结果电影一上映,崔老师果然收到了一个特大号的惊喜。

一夜之间,全国人民只要是有电视机信号的都开始对号入座,崔老师一夜之间从正直小崔,变成了出轨小崔。

不过崔老师年轻厚道,当时南方都市周刊的主编问他:要不你说两句?

崔老师说,等下映吧,别伤害中国电影。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了解了,15年后冯小刚刘震云就是旧事重提,还打算把崔老师当做一个软柿子,这一次被拖下水的,已经完全超出了冯小刚的预料。

03

哑炮冯小刚

我们常说,要看清一个人不能只看他得意的时候,还要看他失意的时候。

但是冯裤子这边,不管是得意还是失意,其实你都可以看清楚这个人。

单说崔老师和《手机》,冯导私下里道歉过好几回,但是没有一次在公共场合面对记者道歉过,只要是记者提问,一开始还虚与委蛇两句,到后来就开始直接辱骂记者,要么说人智商低,要么直接骂脏话,新闻播出来全是效应。

到了2015年,冯小刚又一次和刘震云合作,拍了《我不是潘金莲》。冯导的本意是想拍一个新时代的《秋菊打官司》却拍了个四不像,冯小刚从根本上没有老谋子的对家乡的关怀理解,生搬硬套搞了一出闹剧,这和老谋子做不了好的商业电影是一个道理。

作品本身质量欠佳,冯导却在微博上怪罪起了万达不给排片,冯裤子把当时哭着求王朔叶京的劲头拿出来,在微博上和全国人民卖惨,虽然这一点也不契合“老炮儿”这个人物形象,但只要是能引起关注和少部分人的同情,这种碰瓷为啥不干?

2015年的《老炮儿》里,冯裤子极力的想要演出一个北京版陈浩南,想要极力变成叶京这样年少就爱打架斗殴的大院老年人,他想要有自己的规矩,想要有自己的沟壑,想要做“劳改后出场自带BGM的男人”。

这部电影让冯裤子和不少观众产生了错觉,好象冯裤子就真的变成了荧幕里那个直来直去,敢爱敢恨的老炮。

但其实“老炮儿”这个名头冠在冯裤子的头上,实在是有些滑稽。因为自始至终冯裤子敢于开炮的对象,只有和他地位不对等的观众朋友,只有和他见不着面的网友。

王朔和叶京给他弄了一个冯裤子,他敢骂吗?王朔当年看了《一声叹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部电影吸收了中国电影所有的缺点。冯裤子听了打电话给王朔哭诉,撒娇:王老师你不能对我这样啊!

《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之争时,面对王思聪和他背后的万达,冯裤子也只敢阴阳怪气的卖惨,还想捆绑销售爱国情怀,结果被怼的一声不吭。

崔老师03年时被《手机》激怒,一连接受了很多采访怒骂冯小刚不是东西,冯小刚不敢回应,15年后崔老师再次声讨,冯小刚还是一声不吭,不敢评论。

《天才雷普利》的末尾,雷普利杀了自己模仿对象,最终成为了他一直想要做的公子哥,但是冯裤子就真的能靠着自己的“小聪明”成为那个老炮吗?

现在全世界都在等待冯裤子的回应,崔老师讽刺冯小刚是“文化人”,沉得住气,但是实际上大家都明白,这个曾经扮演老炮的冯小刚,还是当年《和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冯裤子,他从来没有真正做过一会老炮,回头看他的发迹经历,是“老炮儿”该做的事情吗?

与其说是老炮熄火,不如说是哑炮依旧。

王朔评冯小刚:欺下必定媚上

作者:沈不言(悦心理专栏作者)



在刚刚结束的53届金马奖上,冯小刚凭借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得了最佳导演奖。他很动情地说:要感谢金马奖的胸怀,让我看到它的公正。


但就在6年前,因为徐帆在金马影后的争夺中输给了吕丽萍,冯小刚曾炮轰金马不公正


不过,这也不是冯小刚第一次颠三倒四。


在他的人生信条中,规则可以随时更改,一切只是为了上位。曾被广大影迷视为反体制英雄的冯小刚,,一种手段,最后,都是为了被招安。


世界是怎样被走野路子的男人抢走的?


在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提到,父母在他很小时就离婚了,他和姐姐跟着妈妈过,他妈妈是印刷厂的保健医生,但身体不是很好,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冯小刚一直到现在,都宣称自己最爱吃开水泡饭就剩菜,是小时候太贫寒落下的重口味。


冯小刚坚信自己会成功,因为他妈妈告诉他:“孩子,你会顺顺利利的,所有的苦难都让妈替你尝尽了,你有出息,我的罪就没有白受。”


这逻辑并没有问题。会把妈妈的这句“有出息”记上几十年的男人,必然会想尽办法出人头地。甚至一直到冯小刚已经功成名就时,他有一次谈到自己为什么喜欢高尔夫时,是这么说的:开车路过一片绿草如茵的漂亮场地,你就会告诉自己要努力、成功,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才有可能进入球场里打球,这是对很多年轻人的鞭策。


——“有出息”、“成功”,是冯小刚的人生目标,这和大部分屌丝青年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冯小刚高中毕业后进入部队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后部队精简整编,冯小刚被迫提前退伍转业。退伍后冯小刚到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做工会文体干事,正是这个时候,他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个贵人:郑晓龙——就是《甄嬛传》的导演和总制片人,不过,他最划时代的代表作应该是早期的电视剧《渴望》、《北京人在纽约》。


郑晓龙出生于总后大院,是冯小刚羡慕的大院子弟。当时,郑晓龙在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主抓生产,谁想进中心,都要通过他,冯小刚对他非常恭敬,整天跟在他后面跑,最后,总算调到了电视剧中心当美工。说是美工,其实就是打杂的,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场记、剧务,有时候给美工打打下手,如果需要群众演员时,他也可以上阵。


那时候有一部电视剧叫《凯旋在子夜》,里面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反派,一上场就被击毙的越南军官。剧组里的人跟冯小刚开玩笑说,看您长得特像越南坏人,瘦小干瘪、獐头鼠目,外加一排大门牙,你不演这个太可惜了。——于是冯小刚义不容辞地上阵了。




冯小刚明知大家伙的这个起哄有点刻薄,但是他不介意,只要有机会,他都愿意往上爬,哪怕这个机会多微小、多不堪。——这一点,和他早期电影里的小人物一样,在逆境中抓住每一个机会挣扎,笑着面对每一个为难和嘲讽,就是为了有权势者赐予的一点空间,更好地活下去。


和同时代的其他导演比起来,张艺谋虽然大器晚成但是科班出身,陈凯歌则生于电影世家,姜文演而优则导,只有一点美术底子又没受过专业学习的冯小刚,可以说是野路子出生。但是冯小刚比这几个人都有韧性及成功的欲望。其他三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清高和骄傲的,是有所坚持有所不为的;但冯小刚早期,考虑的只是如何在这个圈子里活下去,他没资格清高。



和冯裤子有关的种种


1985年的某天,郑晓龙在片场空隙时,翻到一本杂志,正好看到里面刊登了王朔的小说《浮出海面》,就看了起来,他边看边笑,冯小刚在他旁边,也跟着边看边笑。


冯小刚问,这人你认识吗?


郑晓龙说:认识啊,是我很好的朋友。


王朔和郑晓龙出生在一个大院里,虽然比郑晓龙小几岁,但两人玩得挺好的。


冯小刚央求郑晓龙,一定要带他认识王朔。


后来,就由冯小刚做东,请郑晓龙和王朔一块儿在燕京饭店吃了顿饭。


从那以后,还在美工试用期的冯小刚,就改跟在王朔后头了。


王朔是冯小刚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也是他最重要的人。王朔亲眼目睹了冯小刚是如何从冯裤子走向冯大导的。


王朔一开始就不喜欢冯小刚,但是冯小刚很厉害,他天天王老师长王老师短的,显得自己特弱。王朔虽然痞,但是有个原则,不欺负弱者。于是也拉不下脸来赶他走,渐渐地,就混在一起了,甚至还带他进了自己的朋友圈。冯小刚特会做人,见着这个圈子里的谁都老师长老师短的,因为他知道,这个圈里,都是有点头脸的,跟这帮人套近乎,总不会错。


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个聪明的机会主义者。



在策划《编辑部的故事》的时候,冯小刚靠着王朔进了编辑组,该剧一共25集,冯小刚大概写了7、8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王朔写的,其他人写的都被毙了,是王朔帮着改稿,署上哥几个的名字。而冯小刚自己写的呢,也都是在模仿王朔的语言风格。


到了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本来也没冯小刚的份儿,但是郑晓龙顶不住王朔的说情,让他参与了导演。


包括冯小刚后期及现在都还合作的刘震云,也是王朔引荐的


冯小刚还通过王朔认识了叶京,拍《甲方乙方》时,通过叶京无偿调到了一个营的坦克。




冯小刚那段时间是真爱王朔,能把王朔的小说一个字儿都不差地背下来;而且,除了精神上的指路明灯外,他也的确从王朔身边得到了很多实际的好处。他常常不由自主地就吹捧起王朔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经常把王朔夸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


但是很快,冯小刚发现风声不对了。他和王朔共同成立的公司,连拍了3部影视剧,都被毙了。据说是因王朔遭到了全国性的行政打压,王朔只好出走美国去避风头、散散心。走之前他给冯小刚留下一句话:咱们分开吧,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


冯小刚听到这句话后,二话不说,就去执行、去自己活了。


《甲方乙方》上映时,原著王朔的名字被去掉了。这是根据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电影顺利上映,票房相当爆炸。冯小刚一激动,托自己的制片主任给王朔送去了5万块钱,权当版权费、精神赔偿费之类的吧。


王朔当场把5万块钱给扔了出来。


从此以后,两人彻底闹掰。王朔早就知道冯小刚是个功利的人,但是不可否认,他被冯小刚的赞美冲昏了判断力。冯小刚说“王朔对他的盛赞充满了警惕”,但实际上,王朔还是高估了冯小刚,这个人,不仅从他这里捞到了不少,在他最苦闷的时候,又一脚把他踢开了。


但是没过几年,冯小刚发现自己又得去找王朔了。




当时,他正筹拍《一声叹息》,是根据王朔小说《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改编的,如果没有王朔的认可,就没法进行。


王朔不接冯小刚的电话,冯小刚托遍了所有和王朔关系不错的人,都不管用。冯小刚急的裤子都要掉了,最后哭着找到了王朔的铁哥们叶京。


在叶京的劝说下,王朔终于同意和冯小刚见面。一听这个消息,冯小刚立马开车过去,结果激动得都迷路了。


冯小刚跟王朔签完《一声叹息》合同,结果第二天他就抱着叶京哭诉了!


原来,《一声叹息》是他第一次跟王中军、王中磊合作,他既想巴结王中军、王中磊,又想讨好王朔。而王朔最看不惯的,就是冯小刚这种怂样。结果饭局上,王朔就给他来了一下。


冯小刚哭着说:朔爷为什么那么不给我面子啊?人那么大老板掏钱买朔爷的剧本眼睛都不眨啊。王老板很大度,人家把给你的税钱都背了。结果王朔不冷不热回了一句:哎,人那么大老板也不缺这几万块钱。当时搞得冯小刚很下不来台。



据说冯小刚这次因《我不是潘金莲》向万达开火,是因和华谊签了对赌协议。虽然相识多年,但在王中磊和王中军眼中,冯小刚估计也只是个赚钱机器吧?


在冯小刚心中,《一声叹息》是他最看重的片子。因为这部电影不仅有他自己生活的缩影,也是他真正的转型之作。在这之前,大家觉得冯小刚只会拍搞笑片,但《一声叹息》不一样,是带有人文关怀的剧情片。


实际上,电影出来后,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也不错,还得了埃及一个电影节的奖项,冯小刚很是得意。但有记者问过王朔的意见,王朔却说:“在我的印象中,埃及电影节就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企业奖。”


因为王朔这句话,冯小刚又哭了。


为了王朔,冯小刚把这辈子的眼泪都哭光了。他那么在乎王朔,但又想超越王朔。有一次,冯小刚甚至憋不住问叶京:“如果我和王朔出去,哪个更受老百姓欢迎?”


叶京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十年后, 他创作、导演了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剧中的冯裤子被认为是以冯小刚为原型:长相丑陋、性格猥琐、欺软怕硬,又爱哭、爱占小便宜,最后做了导演。


这部电视剧里的其他人物,据说是以王中磊、王中军、海岩等那帮朋友为原型的,但叶京都不承认。唯有冯裤子,叶京很肯定地说:就是以冯小刚为原型的。


叶京为什么也那么讨厌冯小刚?首先当然是因为王朔,叶京和王朔是铁哥们,他因为王朔和冯小刚走到了一起,现在王朔讨厌冯小刚,他当然同进退;其次,冯小刚也坑过叶京。


在叶京筹拍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时,冯小刚说能帮他拉到投资。结果冯小刚跟投资人开黑价,把《梦》剧本投资谈崩了,结果连声招呼都不打,就没信儿了。


不仅如此,叶京还特意找了一个巨像冯小刚的演员来演冯裤子。




这位叫佟磊的演员,据说是叶京在一个综艺节目上看中的,他一看到,就惊呼:太像了!真是上天眷顾我!


不怕冯小刚生气吗?叶京的回答是:有什么好气的,按王朔的说法,干嘛不直接就叫冯小刚?


直接就叫冯小刚,或许能让冯小刚更下不来台;但不得不说,叫冯裤子,或许更能让冯小刚感到耻辱。


有人说,是叶京、王朔之流的嫉妒冯小刚的成功。是的,冯小刚终于成功了,终于成了他母亲眼中“有出息”的人了。但成功不代表一切,成功只能说明,他的确为了成功付出了很多,也舍弃了很多;他为成功努力过,也妥协过。而这种舍弃和妥协,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做的选择。


“成功嫉妒论”的人,本质上和冯小刚是类似的,觉得“成王败寇”,认为只有成功了,只要成功了,就会人人称羡。但冯小刚最近因《我不是潘金莲》所经历的风波,恰恰说明了并非如此,他那时候舍弃的和妥协的东西,正是我们真正尊重的东西。



让冯小刚最激动的,应该是这几年,他和王朔又恢复了合作吧!


欺下必定媚上,冯小刚两样都很擅长


冯小刚丢掉了什么?冯小刚又妥协了什么?


从他那时候疏远王朔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


在《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冯小刚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给片子争取过审的机会,他请高级干部吃饭,席间不断地拍马屁:“您是谁啊,您是站天安门城楼上,看看北京城这边说这边灯太多有点晃眼,这边的灯就都要立刻给灭了。”


肉麻吗?谄媚吗?


可人家是为了让片子过审,为了热爱的事业丧失尊严,这是冯小刚向读者展示他的悲情形象。


今年《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他又不断强调电影的尺度是多么大,差点过不了审查。于是在和李安的电影对谈中,又一次感谢领导:我非常要感谢电影局和张宏森局长。《1942》《我不是潘金莲》这样的电影能上映,电影局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和压力,感谢为我扛雷,为中国导演扛了这些雷,这就是一份担当。


但实际上,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我不是潘金莲》实际上早就规避了雷区,李雪莲算哪门子“冤民”,里面的官员哪个又不对她态度很好,“毕恭毕敬”?


冯小刚肯定不喜欢这种批评,觉得这么说的人是在害他。


当年一九四二上映时,冯小刚就怒斥这种阴谋者:有的人说,你丫不牛逼,你牛逼你拍“一九六二”啊,我觉得这种话说的特别孙子,这种人就是希望你什么事都干不成。



我们不逼着你拍“一九六二”,但是你也别老打着“差点过不了审”这种幌子,来骗取情怀和票房,好吗?


有人说,电影圈里都知道,冯小刚在影片审查上有金手指。不仅冯小刚有办法让自己的作品都过关,别人的电影多次修改还是不过审时,冯小刚指点一二,再过审多半是八九不离十了。

 

因为冯导很知道“上头”要什么。


混到了主流艺术家位置的冯小刚,应该很庆幸自己当时及时下了王朔这条船吧。

但是王朔这个老朋友,还是挺了解冯小刚的。王朔在参加《锵锵三人行》时,说了一句话:欺下必定媚上。


冯小刚自从成名后,就很会欺下。


《唐山大地震》上映时,孙海英称拿着冯小刚送的票都没去看,彻底惹毛了冯小刚。连发三条微博,指孙海英被激情烧坏了脑子。


《一九四二》票房惨败,他撕观众,说观众根本不懂什么叫好电影;


《私人订制》口碑仆街,他撕影评人,称跟影评人势不两立;


《老炮儿》上映时,他撕排片不够多,撕同期上映的《恶棍天使》,撕和他同台接受采访的邓超只会说些无聊的私生活;


当然,他还撕看盗版的群众“畜生不如”,撕记者挑拨离间,撕网友“胎里带着坏”……当然,还撕过“屌丝”。


有人说,为什么冯小刚那么恨“屌丝”这个词,因为他自己就曾经是屌丝,他看到这个词就想到自己。


嗯,其实屌丝听着比冯裤子还好听点。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 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及投稿 QQ: 4588726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