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著名传记 >《罗素自传》:我为什么活着

《罗素自传》:我为什么活着

2023-05-10 14:56:27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罗素传




《罗素自传》是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RussellBertrandArthurWilliam)罗素。本书主要记录了作者本人在1914年到1944年间的生活经历。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第一卷讲述的是1872年到1914年,罗素的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青少年时代,他最初的婚姻(22岁与爱丽丝结婚)和写作《数学原理》一书的背景,共42年的生命历程。   

第二卷讲述的是1914年到1944年42岁到72岁30年间的生活,介绍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和平主义立场,他的第二次婚姻(1926年9月27日54岁时,与多拉结婚),他对苏联的态度,他在中国的经历和与中国各界的交往,以及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滞留美国讲学时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第三卷记叙了罗素在1944年至1967年从72岁到95岁23年间的生活,、防止核战争、解决世界争端、参加和平抵抗活动等一系列事件,体现了他和平主义主张,还描述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90岁寿庆活动的热烈场面,介绍了他发起成立基金会等有关情况。   


这部书对于哲学有兴致的人,还是与必要了解和阅读的,因为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不能缺少的人物。



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他前后期哲学思想变化很大,早期信奉新黑格尔主义,深信绝对、共相的存在,把数学视为柏拉图理念的证据。后来与摩尔一起叛离了绝对唯心主义,转向新实在论。


罗素的哲学具体地体现了诺贝尔先生创立这个奖(诺贝尔文学奖)的初衷,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是十分近似的,两个人不但都接受怀疑论,而且都怀有乌托邦理想,并且由于对当前世局的共同忧虑而共同强调人类行为的理性化。


罗素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说是由于他的哲学著作,特别是他在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的早期所完成的著作而赢得的。



爱、真理、怜悯——乍看上去,罗素本人仿佛是一个基督教徒。但实际上他并不承认天主的存在,也没有认真考究基督和的真实性,只是草草写了一篇名叫“我为什么不做基督徒”的文章,而文中所提的也只是那几个颇为俗套的观点而已。须知,即便是逻辑主义者也不能忽略历史事实,否则将会沉迷于“可能性”之中,盲目自满,而不屑于追寻确定的结论。 


罗素思想的形成是受家庭的自由主义传统和祖母的独立不羁的性格影响。罗素的童年是孤寂的,他经常一个人在自家荒凉失修的大花园里独自玩耍与思索。也就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他对大自然、书本和数学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尤为迷恋数学。这也是他后来取得的思想成果的第一步。



95岁的生命历程,造就了传奇的一生。贵族家庭的出身,但一生的历程也是跌宕起伏,曾经有过的想法,也经历过飞机失事的危险,有过牢狱的经历,婚姻上四次的变故,所有的这些从生活到情感,他的经历应该比任何人都丰富,所以,才能有晚年的从容和淡定,才能有他对这个世界和人生的最为独树一帜的看法。


罗素在98岁的时候去世。1872年到1970年,这整个世纪,世界上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大变化,而他也都参与了那些变化。他在18世纪末期,这最后的黄金时代度过了年轻的时光,那个时代科学急速发展,整个欧洲一片欣欣向荣,而他最初,也正是在学术界起步。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和他一样的老一辈人都退居二线的时候,他仍然生机勃勃地工作着。大战之后世界陷入冷战,他也在其中积极地活动着。这本自传的最后一部的开头,罗素说到,他认为这个世界如今在走下坡路,因为相比人类所拥有的科技,人类的智慧太不够了。罗素决不是一个守旧的人,因此他说出这样的话,让人更加感到寒心。



他在第二卷“俄国”那一章有这样的字句:“我真羡慕那些永远信其所信、不为生死忧心而对所有构成其生活基准的东西都默然视之的人们。......我所理想的那种挺立不拔、无所畏惧、豁达大度的人物,地球上会有吗?”我深深为作者晚年仍致力于维护和平甚至不惜入狱的一系列活动感动,在书的后续中他这样写:“我可能把理论上的真想错了,但我认为有种东西,而且它值得我们效忠,这并没有错。我可能把通向人类自由幸福世界的路程想成比实际上的短,但我认为这种世界是可能的,而且为了使它更接近而活着是值得的,这并没有错。”


他是如此精力旺盛,在数学、哲学、文学、,我欣赏他敢于对事物发表他个人的意见,虽然有些或许是偏见,我由衷的钦佩他不畏凶险坚持为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


童年时罗素祖母曾赠给他一句话:你不可追随众人去行恶事。我想这就是他的一生,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哪怕因此而成为少数。




“在假定感觉世界是不实在的之后又

能够重新相信像桌子和椅子这种东西是实在的

真是令人十分激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