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记资讯 >阅读|文学类——《追风筝的人》

阅读|文学类——《追风筝的人》

2023-05-10 14:56:27

追寻心中的风筝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随着《追风筝的人》尾声到来,我沉重压抑的心情也得到了缓解,掩卷沉思,太多催人泪下的场景描绘得让人如同身临其境,太多关于人性的刻画细腻得仿佛作者在写自传。我总觉得遇到这样优秀的作品被触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留下笔墨谈些心得也算是对作品和作者的一种回敬。

  小说通过主人公阿米尔命运的跌宕起伏反映了阿富汗在那个特殊时代的状态,也有对人性的解读。从个人层面看,阿米尔犯下过罪行,但他最后醒悟并尽力弥补,使灵魂得到了救赎。从社会层面看,阿米尔的行为也体现着作者对于国家的殷切希望,就像阿米尔在追逐着自己缺失的人格一样,作者期盼经过人民勇敢坚定的前行,饱受战乱摧残、之毒深入骨髓的阿富汗能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这部小说对我触动最深的是阿米尔和仆人哈桑之间的故事,这是一场救赎与被救赎的战争。如果说哈桑是长在阳光下的向日葵,那么阿米尔就是开在地狱里的曼珠沙华。哈桑忠诚、善良、无私、勇敢,而阿米尔嫉妒、卑劣、自私、懦弱。哈桑把阿米尔当成最好的朋友,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阿米尔却从未平等看待过哈桑,也从未付出自己真挚的感情。

  哈桑的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每每读来令人热泪盈眶,阿米尔就是被这种毫不遮掩的忠诚压迫的难以呼吸,那条胡同里发生过的事是阿米尔远走美国多年都无法根除的长到骨髓里的刺,一触碰便会鲜血淋漓,是阿米尔无数次午夜梦回时惊起的一身冷汗,煎熬着并未完全黑化的良心。正如书中说:“没有美德,没有良心的人是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饱受良心谴责多年的阿米尔终于在哈桑死后,踏上了重回喀布尔解救索拉博的艰险旅程,这是一条终结谎言、罪恶与梦魇的路,是一条自我救赎的路,是一条重新成为好人的路。最终在付出惨痛的代价后阿米尔救出了自己的侄儿,心病也得以痊愈。试想如果他当初没有迈出自我救赎的一步,没有勇敢追寻能健全他人格的风筝,那么他将终其一生都活在愧疚自责的折磨中,活在哈桑已死的阴影下,余生再难成眠。

  全文以一种沉痛压抑的笔调在行文,高潮屡屡涌现,好多事情发生在人意料之外却又似情理之中,让我心情沉重却又欲罢不能。当然震撼人心的不止是情节设定,更有背后折射出的人性光辉与阴影在直击心灵。我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中总是不可避免的会犯些错误,如果给他人带来了伤害,那么逃避和谎言都无法解决问题,只有面对和弥补才能带来内心真正的安宁。即使哈桑已死,阿米尔永远欠着一句抱歉,破镜也终难重圆,但真实的人生就是这样会存在缺憾,得到治愈的伤口虽有疤痕,但终会随时间慢慢淡化,沧桑过后是看破与释然,得不到治愈的伤口只会不断溃烂,腐蚀着其他完好的皮肤,恶性循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承载着不同含义,对于哈桑来说是对亲人与朋友的忠诚与无私,对于阿米尔而言是人格里缺少的美德,得到它才能成为健全的人,而我们的风筝可能是理想,可能是信仰,可能是欠缺的品质,也可能具体到亲情、友情、爱情。我想不管是什么,对于自己的风筝都要勇敢去追,即使前方荆棘丛生,山高路远,也断不要回头,终有一天你会高举风筝笑看来时的路,感谢曾经追逐风筝的自己。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更多中广核准员工动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