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课程整合时,鲁迅专题是我们小组做的。当时想的就是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非常有必要把他的作品单独拿出来做一个专题。于是就把他的散文和小说整合在一起,散文侧重于“温馨的回忆”,小说侧重于“理性的呐喊”。当时的情境设计就是在“读书节”上成立“鲁迅研究学会”。
我们初一年级特意把鲁迅的专题拿到读书节期间来学习,成立鲁迅研究学会。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把初中教材上鲁迅的三篇散文及《朝花夕拾》做了一个专题。
情境任务设计如下:
【点亮星光】
协会资格审核关是寿镜吾老先生负责,他要检阅你的重点字词卡。请阅读课文,把遇到的“拦路虎”——生字词,通过字典解决掉吧!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治学严谨,写不好可是要动戒尺的呦!
【关卡一:重温经典】
沿着鲁迅成长的足迹,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首先来到了百草园,百草园入门处,要你从两篇选文中,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文章题目。
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关卡二:真假长妈妈】
欣赏完美丽的百草园,你正要去寻找小鲁迅,这时,迎面走来两个中年妇人,她们自称“长妈妈”,要带你去找小鲁迅,你应该怎样分辨呢?“鲁迅研究学会”给闯关的小勇士发了一“长妈妈诊断卡”,请你完善卡片上的内容,分辨出真正的长妈妈吧 。
【关卡三:启蒙恩师与授业恩师】
恭喜你,躲过了美女蛇的陷阱,长妈妈带你找到鲁迅,他爽朗地笑着,欢迎你的到来,并向你隆重介绍了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弃医从文关键时期的一个关键人物,请写一段200字短评,介绍他影响鲁迅的关键事件。
【关卡四:致敬鲁迅】
活动结束后,查阅相关鲁迅著作,获取筛选信息,结合鲁迅作品的精神内涵,根据所查资料模仿鲁迅的语言风格写一篇600字左右的《鲁迅自传》,向鲁迅致敬,你就可以加入“鲁迅研究协会”了。
设计这个专题时,我们初一小伙伴改了四稿之多,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以前觉得上磨课扒层皮,现在是出一张学案就得扒层皮”,当我们改到让自己满意的时候过程就是课程水平提升的过程。但是从导学案到课堂实施,这中间又是千山万水的历练。教学能手送课时,都是最后的成果展示课,其实我们最想学习的是展示前的课程实施过程。我们这一周初一上创新展示课,一周的时间(加预习一共6课时)正好把这一专题完整地学习完了,初一的伙伴为我们语文人呈现了一个专题从开始到结束的历程,带给我们了很多沉淀和反思。
关于预习展示课,我们发现孩子对文本的不熟悉,阅读不深入。初一小孩一节晚自习读三篇文章,外加拓展阅读,任务量很大,如何指导孩子有效阅读,成了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商量后决定晚自习要有预习指导,指导孩子阅读几遍,怎样批注,批注什么,最后怎样完成预习成果。只有这个工作做好了,我们的预习展示课才能百花齐放。
关于活动探究课,一个方面是我们的情境任务设计出来了,怎么去用,怎么驱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的老师仅仅把情境作为一个课堂导入进行,而没有一直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学习。有的老师把任务还是当成了问题,学生仅仅是提取了信息,没有借助这些信息去完成任务,更没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所以这样我们的情境就成了“假情境”,任务就成了“假探究”了。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有时形式大于内容,我们成立鲁迅研究学会,有必要开展招募仪式和成立仪式,但我们要注意开展的目的是什么,让孩子获得什么?不单纯是简单的节目欣赏,不但是几个孩子获得的成就,是否能让全体学生都有一种仪式感,都能有成就感。
关于写作课,这是我们最后的成果展示课,也是孩子由输入到输出的最后落地。这个专题的最后是“模仿鲁迅的风格,写一篇《鲁迅自传》”,其实写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我们前面的过程,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学生阅读鲁迅作品学到的鲁迅的语言风格,以及鲁迅的思想人格。今天我在听孩子们作文展示的时候,我很感动,孩子站在鲁迅的角度写自己的时候,每个人能写写出一篇长文,有时尽管模仿地幼稚,内容简单,但是他们多多少少对鲁迅的一生有了了解。我听老师们说,以前孩子们写作文没得写,现在跟在专题后面,孩子们都有的写。我想这就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初衷,从阅读到写作,学生能熟练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
将来孩子们研究一个人物时,将来要成立研究学会时,他会想起我们这个专题吗?一个专题结束了,另一个专题又要开始了,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在学习情境中探索语文,那么孩子将来才会在生活中会用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