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记资讯 >女王节 | 当女性“入侵”华尔街,她们如何在男人的游戏里玩得风生水起?

女王节 | 当女性“入侵”华尔街,她们如何在男人的游戏里玩得风生水起?

2023-05-10 14:56:27

印象中的华尔街是那些西装革履、嘴叼雪茄男人们的世界。然而有几位杰出女性,把这个一直以来由男性主导的游戏玩得风生水起。


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那些年,光荣征战华尔街的“女王”们。



缪里尔·希伯特

华尔街第一夫人



缪里尔·希伯特,华尔街纽交所的第一位女性交易员,被称为“华尔街第一夫人”。

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她随家人前往纽约旅行,在那个时候,纽交所的大楼是开放参观的,当她站在挑台上往下俯瞰时,纽交所的交易员们互相争执、大呼小叫的场面非但没有让她害怕,反而让她心驰神往。


希伯特在数学方面有很浓厚的兴趣,因此她在大学选择了会计专业。但遗憾的是,在她大三那年,因父亲的病情突然加重,她不得不中途辍学,放弃了学位。


但这并未让她放弃自己的梦想。1954年,23岁的希伯特兜里揣着500美元,开着一辆破旧的轿车来到了她梦寐以求的纽约,想就此扎根在华尔街。


但残酷的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她去美林证券公司求职时:


面试官

“你有大学学历吗?”


缪里尔·希伯特

“没有。”


面试官

“没学历,就没工作。”


之后经历的几家公司都因为她没有大学文凭而拒绝了她。


直到,她去贝奇公司时:


面试官

“你读过大学吗?”


缪里尔·希伯特

“读过。”


就这样“蒙混过关”得到了这个小经纪公司实习分析员的职位,在这里,她从零开始接触股票交易。


然而,从华尔街创立之初,就一直是男人的领地,女人的禁地。直到100多年后,在19世纪末妇女的独立人格才被确立,开始追求自己的经济财富。因此,作为第一个进入纽交所的女人,希伯特“理所当然”受到了歧视,所有人都认为一个女人是不可能做好交易的。


不过,时间终会令那些真正怀才且努力的人闪闪发光。希伯特在贝奇任职期间准确预见到航空股的潜力,于是建议公司大胆买入,公司因此赚了很多钱。


她卓越的远见和天赋,让她在短短10年里,从证券公司最底层的分析员成长为华尔街炙手可热的证券交易员。10年后的她年薪高达25万美元,比刚入行时增加了70多倍。


虽然此时的希伯特已今非昔比,年薪已达25万美元了,但实际上她的收入相较于同等水平的男性交易员来说,还是非常低的了。希伯特觉得很不公平,为此她询问一位好友蔡至勇,说道:“怎么才能找到和男人薪水一样多的工作?”蔡至勇回答说:“别傻了,不可能的。除非你在交易所买个独立的交易席位,为你自己工作。”


在慎重思考了6个多月后,1967年,希伯特以自己的名字成立了一家公司,准备为自己争取一个独立交易的席位。此后10年,她一直与1365名男性交易员在纽交所混战,直到1977年,才有第二位女性加入。


1975年,纽交所允许证券经纪公司自定佣金标准,希伯特立即宣布她的公司将佣金减半,凭着这种商业敏感和质优价廉的服务,她的公司业务迅速增长。


70年代末,希伯特有了新身份,担任纽约州银行监察官,彼时正值美国利率节节上升,银行倒闭事件此起彼伏,希伯特再次显现艺高人胆大的特质,立即强迫银行进行合并,并说服州政府大量调集资金救急,最终整个纽约州没有一家银行破产,创造了银行界的一个奇迹。


1998年1月5日,她第一次获得敲响纽交所收市钟的荣誉。2007年12月28日,获得纽交所独立交易席位40周年的她,第二次得到“敲钟”的殊荣。

希伯特80多岁仍奋战在工作岗位,有了她的榜样与鼓励,越来越多女性走进了华尔街,她也经常资助女性在金融界立足,让这个曾属于男人的世界有了更多的光彩。


莎莉•克劳切克

华尔街女王


她,一直被人当作是华尔街最有影响力的女人之一,原花旗集团首席财务长,美国银行环球资产投资部主席,人称“华尔街女王”,2005年列入福布斯“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

莎莉出生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的一个犹太家庭。大学时代的她不仅是个高材生,还是学校的体育明星,曾获得过卡罗来纳州跳高冠军,担任过拉拉队的队长。


有人说,莎莉似乎是一个天生为事业而生的女人,年纪轻轻就具备了一个女强人的果敢气质。


在这点上,她的高中老师早就看出她有着很强的商业天赋和潜能,并预言她的前途不可限量。


很快,莎莉就用事实证明了她的老师说的没错。


1987年,莎莉正式踏入华尔街。从无名小职员开始,仅用七年的时间,莎莉就成为了伯恩斯坦咨询公司的高级分析师,并在华尔街建立了自己的声望,成为了领域内最有影响的分析师之一。之后,她又成功晋升为伯恩斯坦公司的CEO,《财富》杂志载文称她为“华尔街最后一个诚实的分析师”


2002年,莎莉被花旗集团聘为旗下美邦公司的CEO,直接管理着一万多名经纪人和分析师。两年之后,年仅39岁的她被提拔为花旗集团首席财务长,华尔街女王的形象自此深入人心。《商业周刊》更是把她列入“最值得关注的经理人之一”,甚至赞扬她有“力挽狂澜”的本事。


对于自己的职业道路,莎莉一直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她说:“一个分析师要随时做好成为一个管理者的准备。你所做的每一步都有千万双眼睛在关注着,不断更新的市场行情会告诉你,你所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在这种情况下,你更不能犹豫,更需要当机立断地做出决定。” 


2008年,因与和花旗CEO意见不合,莎莉选择递交辞呈离开了公司。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回归家庭,而是选择华丽转身,加入美洲银行,成为全球财富与投资管理部总裁,继续自己的事业。


“我实在太不适合做一个专职母亲,不适合做每天照看、喂养孩子这样的事情。我在家呆过一段时间,我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我真的不敢说,如果我现在还呆在家里的话,家里的状况是不是有现在这么好。”

在莎莉的职场生涯中,只有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她才休了短暂的产假。也许骨子里的她就是这样一个事业女强人,她爱家庭,但她更热爱她的事业,事业于她来说更像是身体里流淌着的血液,是她生命得以焕发激情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珍妮特•耶伦

美联储首位“女掌门”


她是美联储首位“女掌门”,被华尔街誉为“预言皇后”,她的决策分分钟影响整个华尔街,乃至全球金融市场。

1946年8月13日,珍妮特·耶伦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布鲁克林一个犹太家庭。学生时代的耶伦各方面都很拔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布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和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她师从著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主攻方向为失业现象的成因和机制。此后,她在耶鲁大学、加州大学等名校任教。


从小耶伦就对数学和科学很感兴趣,高中毕业时她一度认为自己以后会专攻数学。但在进入布朗大学、上过一堂经济学基础课后,她却对这门新的学科 “一见钟情”。


“我喜欢那种推理方式。经济学有一套系统的分析问题的方式,这吸引了我数学的一面”,耶伦说,而且经济学与民生的联系,对人民的福利、生活以及如何使之变得更好的关注,更是让她爱上了这门学科。


“经济学将我对民众和就业的关注,以及对数学的喜爱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耶伦说。


耶伦好友格罗萨特回忆了大学第一学期结束后遇到她的情景。一提到她的经济学课程,耶伦就“非常激动,充满了热情”,格罗萨特说,“从开始学习经济学的第一秒起,她就爱上了它。她不停地向我讲述各种经济学话题,你一眼就能看到,她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


总结她的一生,简直仿佛开挂了一般。


事业开挂



1967年

以优等生成绩获得布朗大学经济学士学位






1971年

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1至1976年

任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助理教授






1977年至1978年间

担任美联储理事会经济学家


1994年至1997年

任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






1997年至1999

任职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2010年至2013年

任美联储副主席






2014年2月3日至2018年2月5日

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爱情开挂


耶伦不仅事业上顺风顺水,还有一位志同道合的丈夫阿克洛夫,这位高个子,银白发,瘦长的脸上挂着一副大眼镜的学者,是个老鲜肉,颇似老年版的比尔.盖茨,2001年凭借《柠檬市场》一文,提出的不对称信息论,阿克洛夫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后,阿克洛夫在刊登于诺贝尔基金会网站上的自传中写道:“我在美联储遇到了耶伦,我们立即喜欢上了彼此,并且决定结婚。我们不仅性情十分投契,而且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意见也始终高度一致。唯一的分歧是,她比我更支持自由贸易。”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名誉教授德赛(Lord Desai)曾对BBC说:“阿克洛夫是个真正的天才,一个永远突破思维定势的经济学家。珍妮特则很严肃,也是位很棒的经济学家。但我觉得,当时人们都称她为‘阿克洛夫的妻子’是低估了她。”

如今耶伦任满,在她掌控美国央行期间,美国失业率降低到了近十六年以来的最低点,同时也没有发生许多人曾经恐惧的恶性通货膨胀。这位身高1米52的娇小女人,已然爆发出巨大能量。


看完三位华尔街“女王们”的传奇经历,真的忍不住要为她们的传奇人生疯狂打Call。正如缪里尔•希伯特曾经所说:“不要害怕进入未知的领域,你可能在那里发现很多好东西”。所以也请大家牢记:无论性别,无论出身,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平等的。


最后愿大家都可以做自己筑梦过程中的“女王”,将生命里的每一天过成韵律美好的诗篇。




一键置顶,关注最新动态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