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记资讯 >当你老了,如何写作一篇自传体小说.

当你老了,如何写作一篇自传体小说.

2023-05-10 14:56:27


《奇葩奇葩处处哀》书评


稍微读过点书的人,大约都有一个晚年梦想——出一本书。

 
比如,我手里也接收过一些,诸如,淡泊的写“流年岁月”,热情的写“流金岁月”,一段时间还流行过“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有各种脑子被洗白后,写出的各种“**无悔”,有文化的来个“逝水年华”也是常有的事情,至于书名为“我这几十年”的,往往就掩饰不住有点吐槽人生的口吻了。
 
有一小说叫《奇葩奇葩处处哀》,著者,不是作者,王蒙,就不用我来介绍他是谁了。这是老先生最新的短篇集,“奇葩奇葩处处哀”也是其中的主打篇。这本书入选了2015年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2016年4月19日,刚刚入选第六批“优秀川版书”。
 
有人说,这可能是王蒙老先生一小段老年生活的自传,我不敢妄言猜测。读个小说,其实也就是消遣,未必要去八卦。不过,读这篇“奇葩哀”,再回头看我书架上那些老人们送来,我读也不是,扔也不是的回忆书,突然就有了些启发,心里想“其实,写一本晚霞小说,要让人有兴趣翻阅,而不是‘拿去蓬灰’,也不是那么难。”
 

先讲一段十年前的故事:


院子里有两个退休老人,都是七十高龄、真正的老男人。某日闲着聊天,其中一位讲起了前段时间“找老伴”的故事。丧偶之后,就总是有人张罗着给他找个老伴的事。有人介绍个来自二线城市的退休妇女,一来二往,就谈起了婚约事宜。
 
退休妇女提出一个硬指标,把在工厂工作的儿子调到成都来“上班”,把儿子的户口和老人的房产关联在一起。这事儿,对于一个已经退休十年,虽然有教授之过去,有处级等身的退休待遇,但毕竟曾经和现实都没有实权的人,哪里能轻易完成。而且,房产这种事情,事关晚年安全,怎么也不是说给就给的。婚约难订条约,事情也就至此终结了。
 
可乐的是,那老头在与老哥们儿聊起这段相亲经历时,还心要余憾,或者叫余恨,竟狠狠地说:“瞌睡都没有睡过,就跟我谈这些!”两个老男人哈哈一乐,故事就成了院子里的一段笑谈,却让一本“好小说”晚出现了十年。
 

这样的故事往往是普通老人“著书”时不敢记录的,或者认为这些都不是人生主流,怎么能传之后人呢?王蒙的“奇葩哀”中就写了与上述故事颇有相似度的一段。无论是王蒙老先生听来的素材,还是亲身经历,都可以读出小说家高于常人的地方。


以王蒙之地位,调侃常人的生活琐碎,哀其不幸,也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因此小说名字才叫了《奇葩奇葩处处哀》,我猜。
 
然而,我想补充一点对这种事情的理解。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为了儿子的未来,母亲愿意牺牲自己,这何尝不是流行千年的传统习俗,生活中多了去了,说是“美德”也不为过,看看今天多少报纸电视上,多少“正能量”家庭故事不是如此,感天动地!
 
还是回到写小说这个主题。

 


一,人物怎么出场。


小说中某女士是这样出现的:这是一张稍长的瓜子脸,也许是葵花子?她长着一双有点像京剧坤角那样吊起来的“丹凤眼”,她有一种端庄,一种凝重,一种瘦削,她名叫连亦怜,十分的可爱与不俗。她说话的声音很小,话也不多,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种起名字的方式,我中学写作文时,就很想用)

 

说实话,我读到这段时,心里只有一个感觉,见了个聊斋里的女鬼。当然,王蒙同学写得正顺,生怕读者还不明白,又加了一句,“只有熟悉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才懂得……”这就是技巧,仿佛也不难,实在写不好人物形象时,端几个中国古典人物出来嘛,让人浮想一下就可以了,未必要原创,大家也都看得懂。

 


二,通常认为对话是小说中最难写的,特别是要用对话中表达的观点来塑造一个人物形象时,“奇葩哀”里有这样一段:


“毕竟现在不是唐宋元明清民国,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九十年,而五四前一年鲁迅就发表了《我之节烈观》,就是在旧社会你也不存在不节不烈的问题……”厅长级病友对他掬诚以告。

 
上面段话是小说主人公沈卓然妻子去世后,同房病友的劝说词。你看,这种并不需要人物特征描写,仅凭作者自己脑子里的观念就“烘托”出一个人物的写法,是不是简明扼要。
 
谁还没几个人生观点,就算没有,作为老同志,也应该看过新闻联播、。关键是,你不要去简单的叙述,要加上引号,变成对话体,这样多少是有点画面感的,才算得上是讲故事的小说。
 


三,如何用更多的细节延长小说的故事情节。


有一次,沈卓然去看望住院的女朋友。小说故事如下:

 

终于找到了六人一间的病房,护士不让老沈进病房,说是女性病房天黑后不准男性人员探视(中国大地上,六人间病房有如此好的管理,少见),老沈不得不拿出电视明星的派头,说明自己是在电视上讲过白居易和苏东坡的老师,偏偏整个一个医院,没有一个医生护士勤杂工人有闲心收看什么诗词歌赋讲座。


老沈还强调,自己找到这个病房很不容易,一个单程的“的”费就是多少多少,护士立即予以驳斥,您为什么不早一个小时来?老沈无言以对。


这时有一个女中学生前来陪病人妈妈的,认出了沈卓然,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帮助沈老师向院方讲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老沈总算进了屋。
 
上面这两自然段文字,唠唠叨叨,想说过啥呢?见女朋友不容易?读得那个费劲啊。
 
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故事的,但是,你要让人把发生过了的故事讲出来,把逻辑交待清晰,特别是还要写成文字,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在采访人物时,就每每遭遇这样的问题,因为人家故事发生时,根本不会想到你过后还要来报道,还要把故事讲成你设定的“标题”那样去发生发展。观点先入是新闻的大忌,而写小说是可以预制的,怕的是预制太猛,收不回来。而解决的技巧是,出现一个中学生。

 


四,写爱情、写人物的感情变迁,更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是王蒙这样的大家,也是个难。不过,也有讨巧的办法。


老年人的爱情是个什么东西?“奇葩哀”中有一段精彩的总结:


也不是柏拉图、未必是用概念的撞击取代器官的摩擦亲热。又不是刑场上的婚礼,没有准备喋血青史。不是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不是刘青锋、金观涛他们的“公开的情书”,述而不作,翻印必究。

 

可能是觉得这样写也太考读者的知识信息量了,王蒙为了不让小说枯燥,又加进了玛丽莲·梦露、罗密欧与朱丽叶、爱玛·包法利夫人,外国的不成,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也都出现了,这样就很方便读者去理解小说中的“爱情”了。

 


五,未必有生活,又如何写出点年轻的味道,需要的是心中有那么些新词汇。

小说中有一段,说到主角沈卓然妻子的葬礼上,出现了友人送来的花篮。人物没有出现,花篮怎么来的,小说中有一句话做解读,“是阿里巴巴快递服务送来的。”然而,“阿里巴巴快递服务”是个什么鬼,淘宝店吧,顺风还是圆通呢?大概是作者写得高兴了,随性来了这么一句,颇有点从来没有玩过快递,道听途说之感。当然,本来就是虚构,无伤大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快递”这么一个词汇,小说就有了当代感。

 

我有个朋友,每天都要写500字来记录所思所感,有一天,我问他,是不是找个主题,把片段串成长篇小说呢?他说,那是你们这些文人才想做的事,我,只为预防老年痴呆。但是,我还是想把上面几种技巧推荐给他。

 

二十年后,如果我要写自传体小说,还会不记得这些技巧呢?


转载自皇叔访书(ID:hjwli27)

感谢授权


相关News


本月16日,王蒙先生携其最新小说集《奇葩奇葩处处哀》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举办了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共分三场,新世界出版社总编辑张海鸥、《中国作家》副主编高伟、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河北师范大学教授郭宝亮、王蒙文学研究所所长温奉桥、北京大学教授张辛、四川文艺出版社主编张庆宁,青年画家吉建芳等20余位嘉宾先后作了发言,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整部小说的思想内涵、社会价值等内容。整个研讨会发言主题明确,气氛热烈。


王蒙先生最新小说集《奇葩奇葩处处哀》辣手妙绘了一幅幅最新中国俗世风情图。收录了同名中篇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和三部短篇小说《仉仉》《我愿乘风登上蓝色的月亮》《杏语》。


小说中,王蒙先生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境遇和命运,奇就奇在同样的环境下出现了不同的花朵与茎叶。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会受到许多限制与障碍,互相容易视对方为奇葩。


男生女生之间,更容易互相视为奇葩,能够感受葩之奇,理解其奇,同情其奇,悲悯其奇,这是好的文学题材。俗人亦有雅念,搞笑不无哀怨。为奇葩立传,为民生抒情怀,写尽人生百态,就是透露了天机,勾画了世态,靠拢了透彻与包容,学会了宽恕与理解,展示了新鲜与发现,充满了大觉悟与大悲悯。


★王蒙最新现实版力作。耄耋之年宝刀不老,理想和浪漫依旧在家长里短里熠熠闪光。

★身在俗而心不止于俗。男人与他们目光中罕见的奇葩女子,年长的年轻的,强势的温柔的,复杂的单纯的,每一位都是一部传奇。她们是你,也是我。

★老辣文笔旋转开的个人、历史、命运的万花筒里,依稀作者身影,似与不似,任你回味。


长按可购书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