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记资讯 >生财有大道--一个工薪阶层的传奇收藏人生

生财有大道--一个工薪阶层的传奇收藏人生

2023-05-10 14:56:27

主营小叶紫檀,老挝大红酸枝, 缅甸花梨等名贵木材为原料的一系列古典家具,木饰摆件,欢迎新老客户参观选购



艺术品收藏这事儿,几乎被惯性地视为是财富阶层行为,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收藏真的那么遥不可及吗?有这么一位工薪阶层的收藏家,他虽为一介书生,收入微薄,一生却藏有1300多件(套)藏品,其中商周文物就有200多件。

论数量,煌煌大观;论质量,不乏国宝级精品。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收藏家容庚。

他曾言:“生财有大道,成名有捷径”,人家是怎么做到的呢?


出身书宦世家,故宫鉴定青铜器

容庚(1894~1983),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出身于清末书宦世家。 因古代"容""颂"相通而取斋名为"颂斋"。

1894年,容庚生于广东东莞一个书宦世家,舅父邓尔雅是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容庚从小就跟随舅父研读《说文解字》、《说文古籀补》,学习之余研习书法、篆刻。

在邓尔雅的熏陶与指导下,容庚也对金石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也为他此后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罗振玉

1922年,容庚28岁,携个人代表作《金文编》天津拜会罗振玉。并经罗推荐进入北大读研,凭借着对金石文字的精通,容庚得到了进入故宫鉴定青铜器的机会。

当时年轻的他鉴定水平尚未成熟,但聪颖的容庚自有研究学习的妙招——经常把一件真品说成是赝品,把赝品说成是真品,然后听老前辈的讨论争辩,从而默默记下他们鉴别的方法技巧。

容庚研究金文和青铜器的代表作《金文编》

从1926年至1945年,这20年间容庚在北京学习、工作和生活,是他学术研究的巅峰期,尤其在故宫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工作,使他有机会与数以千计的青铜器打交道,不仅能亲自摩挲鉴赏,更得资深专家指点,因此他对青铜器的鉴赏与收藏发生了兴趣。

起步琉璃厂,工薪阶层“以藏养藏”

民国时期的琉璃厂古玩摊

对于青铜器的研究必然离不开出土文物,除了在故宫接触到的古铜器,再就是私人所藏以及琉璃厂、隆福寺等处的文物市场了,容庚的个人收藏就是从琉璃厂起步的。

商 西单己觚,容庚旧藏

容庚最早在琉璃厂“淘宝”,始于1928年4月28日,这一天对容庚来说,可谓极具纪念意义的一天容庚在日记中写道:

余向不入古玩铺之门,以囊中羞涩,爱而不能得,徒系人思也。

明义士:甲骨研究"西方学者第一人"

正是这一天,他与范天祥、明义士逛琉璃厂,在尊古斋购得一昜兒鼎(价五十元),一三羊镜、一得志玺、一宗妇簋,这就是容庚收藏青铜器的起始,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隆福寺、海王村等地的常客。


《商周彝器通考》,容庚著

当时的容庚只是一介学者,工资并不高,但在收购青铜器和相关书籍方面,他却从不吝啬,出手很是大方。

为此,他生活极其节俭,每月除了拿出一半工资留作生活之用,其余的就全部用来收藏书籍、铜器和字画等,凭借眼力和经营头脑,以藏养藏。

当时最大青铜器收藏家,“生财有大道”

容庚与夫人

1930年,山西有一大收藏家逝世,其后人拟把数百件古铜器整批出售,索价万余大洋。对容庚来说不啻为“天文数字”,于是他先筹借五千元作为订金,等这批铜器运到北京后便召集同道选购,凭借卖出去的半数抵偿价款,另一半则均为自己购藏,容庚由此跻身于古铜器收藏家之列,声名鹊起。

栾书缶,容庚赠予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为当时最大的青铜器收藏家,容庚最负盛名的一件青铜器藏品,就是春秋中期晋国大夫栾书所铸的"栾书缶",以3000多元购得,"栾书缶"不仅是铜器所书的上乘,,因此容庚对此器深为珍爱,后将其赠予中国国家博物馆。

容庚晚年编著的《丛帖目》

关于自己的青铜器收藏经验,容庚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

生财有大道,成名有捷径。

工薪阶层财力不足,靠的就是眼力,容庚擅长辨别铜器字画的真伪,于是当别人看走眼时,他就以平价购入,再用10倍的价钱卖出。

看走眼错过越王剑,抓住新契机失而复得

晚年容庚

然而,即使是学富五车眼力毒辣的容庚,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1931年秋天,容庚在琉璃厂著名古玩店式古斋中,购得一柄长55厘米的古剑,剑格上有鸟书错金铭文,两面共八字,其中左右各作“王戊”二字。

越王剑,现藏广州市博物馆

当时容庚对“王戊”二字并不十分理解,误以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卿王戉”,所以对此剑并不十分在意,并用这柄剑和古文字学专家于省吾交换藏品。

直到有一天,容庚在日本人所著《周汉遗宝》中见到“戉王矛”,才明白此剑中的“王戉”二字应倒读为“戉王”,竟然是把春秋时代的“越王剑”,然而世上从无后悔药一说,容庚也只得扼腕叹息,就此作罢。

西周 师旂鼎,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幸而后来事情又有了新的转机。1937年春,容庚机缘巧合购得师旂鼎,同样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于省吾见到后就希望容庚割爱转让,容庚借此机会提出交换条件,以师旂鼎来换越王剑。

于省吾对“越王剑”早已视为心爱之物,但师旂鼎又实在太过诱人,他在再三权衡和考虑之后,终于答应将越王剑作为交换,1956年,容庚将此剑捐赠给广州博物馆,现已成为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他却逗人家哄堂大笑

有人曾在批斗大会上揭发容庚,说他在解放前把贵重文物卖给美国人。他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有!那个鼎是假的,我是把假古董卖给美国人了。”此言一出口,那帮人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哄堂大笑,对他的批斗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曾宪通感慨容先生的耿直,在那么多的"运动"中,他总是怎么想就怎么说。容庚曾对曾宪通说过:我说的话,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


回想起先生的言论,曾宪通笑道:“其实他的言论早够'右派'了,只是被'保'了下来。他倒好,还一个劲儿跑到中文系党委去为'右派'教师说情,说这个不应该是'右派',那个不应该是'右派',说得党委书记没办法,只得威胁他,'你都自身难保了,还管别人'”

,说是要斩"野马",砸烂"鬼锁"。曾宪通介绍,此话的出处是容庚在上世纪50年代所写的入党申请书,其中有"我是野马,是鬼锁,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需要一个紧箍咒,需要党的铁一般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之言。


其实,"野马"、"鬼锁"之语,正反映了容庚不愿接受羁绊的内心世界。


”结束,于是乎“容庚先生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等话甚为流行。谁知他不领情,一本正经地说:“过去你们批判的容庚,实际上没那么坏;现在你们说好的容庚,实际上也没那么好。”

贵有自知之明,书画收藏不容小觑

清 章谷 《八景图册》(局部),容庚旧藏

虽然容庚先生素以青铜器收藏而闻名,但他收藏的书画也是蔚为大观,不容小觑,尤为难得的是他有自知之明。

深知宋元书画名迹不在故宫即在海外,即便偶现市场,不是伪作,就是天价,远非他一工薪阶层所能负担得起。

因此,他常到琉璃厂书画店购买明清作品,而且以小名家作品为主,凭借自己的眼力去“淘宝”或“拣漏”。

林良《秋树聚禽图》,容庚旧藏

这种独辟蹊径的追求“冷门”书画,令容庚淘到了相当一部分珍品,如董其昌和冯起震合画的《枯木竹石图卷》。

董其昌的《仿李成山水图卷》,文徵明的《草书诗卷》、《醉翁亭图记卷》,明初戴进的二十余米长卷《山高水长图卷》,明人王世贞行书《西湖近稿诗卷》等,可谓人弃我取,眼光独具。

清 恽寿平《山水册》,容庚旧藏

凭借着精湛的辨伪能力,容庚能够挖掘出无名之作的真正价值,这一点甚至胜过职业书画商人,比如尤其让他骄傲的一件作品,是恽寿平的《山水册》。

当时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是赝品,但容庚坚持是真品并最终以低价买到。

倾尽所藏,只为研究保护

戴进《山高水长图卷》(局部),容庚捐赠藏品

收藏几乎伴随容庚的一生,除了以青铜器和书画为大宗,还包括书籍、甲骨、丛帖、信札等,他曾应香港友人之邀作简短自传,全文700多字,有关收藏的记述就有500多字,可见收藏之于容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陈侯午敦

人生有聚就有散,收藏亦是如此。深谙此理的容庚,很早就开始为自己的毕生所藏安排出路,他的藏品中,最早散出的是青铜彝器。

1956年,他向广州博物馆捐出铜器88件(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栾书缶”。还向华南师范学院捐赠了一批青铜器,包括著名的十年陈侯午敦,容庚前后共捐出近200件古铜器珍品。

南宋 佚名 《云山图》,容庚捐赠藏品

1977年以后,容庚分三批将所藏青铜器及书画字帖,捐赠给广州博物馆,后又将一万多册珍贵书籍。交付中山大学图书馆。

直到容庚病逝,他的家人还遵照他的遗愿,将他手中最后一批著作手稿、名人信札、金石拓片、古籍图书等400多种,2000多件捐予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沈周 《吴门十二景》(局部),容庚捐赠藏品

容庚在历次“运动”中被揪住的一个辫子是他曾说过的一句话:“生财有大道,成名有捷径”。似乎相当敏感的前一句,说的其实是收藏的经验之谈。


容庚以一介书生收藏青铜器和字画,资力不足,靠的是眼力。他擅长辨别铜器字画的真伪,人家看走眼的,他就以平价购入,再用10倍的价钱卖出,此之谓“生财有大道”。

来源:明清家具研习社

——END——

每日更新精品红木 贵宾热线:18932910001  期待您的来电与鉴赏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与谈固大街,瑞城国际D5-1-703,

工厂地址:河北省正定县工业区。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