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用极限人生书写人生极限
他是一位英雄——14岁参军,参加过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上百次战斗,3次荣立战功。抗美援朝中,他身负重伤仍死守阵地,失去四肢和左眼,经历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
他是一名党员——不跟组织讲条件,告别荣军所毅然回乡。25年里,拖着残躯办夜校、打机井、修梯田、种果树……贫穷的小山村在他手中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他是一位文人——从小不识字,没上过一天学,硬是靠着用嘴翻字典,用残臂书写,历时7年,创作出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他的身上有讲不完的故事,他的头上顶着数不清的荣誉。坚强的意志撑起残躯,无私忘我的精神造福乡里,他就是沂蒙山的好儿子——朱彦夫。
一、浴血疆场——二五〇高地上的最后一名战士
1950年12月,在朝鲜长津湖争夺二五〇高地的战斗中,朱彦夫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5摄氏度的严寒负责阻击任务,在弹尽粮绝,坚持与敌人激战了3天3夜后,全连伤亡殆尽,仅剩下他身负重伤,昏倒在阵地上。
被送进军医医院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他还能存活。他的左眼变成了一个空洞;腹部被打扫战场的美军捅出一道口子,流出的肠子是硬塞进去的;四肢冻得发黑坏死,流出的脓水散发着恶臭。为保全他的生命,医生只得不断截肢。昏迷93天,手术47次,朱彦夫竟然又一次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这是何等顽强的生命力。
伤势稳定后,他不甘于成为一个躺在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开始锻炼自理能力,并软磨硬泡的要回故乡沂蒙山区,为家乡父老尽点力。
二、造福乡里——拄着双拐带领家乡走上致富路
朱彦夫的故乡在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名字中虽带着“泉”字,却十年九旱,连人畜用水都要到临近村去挑。1957年,朱彦夫被村民推选为村支书,并一干就是25年。
面对田里枯萎的庄稼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为找水源,朱彦夫硬是拖着17斤重的假腿,强忍磨破皮肉的疼痛,转遍了山山沟沟勘察地形,一天下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 为解决土地灌溉和乡亲们吃水问题,朱彦夫带着乡亲们翻山越岭,挖泉眼、打水井,并自己绘制图纸,摸索着修建起了1500米长的灌溉渠,原来村里靠天吃饭的庄稼地,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田。
“山顶松树盖帽,山下水果缠腰。”这就是朱彦夫给乡亲们描绘的致富宏图。在打井修渠的同时,朱彦夫又成立了村林业队,建起40亩苹果园、10万株花椒园、2万株桑树园。从那开始,村民口袋里开始有了零花钱。到了八十年代,原来贫穷的小山村,彻底翻身成了致富模范村。
三、挑战极限——残臂“握”笔,7年写就33万字自传体小说
“一个连的消亡在战争史上算不上什么,可要想把这壮举记录成文,传给今人后代很有意义……”朝鲜战场上,连指导员的临终托付,朱彦夫始终铭记在心。
从张家泉村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后,他决定把战友们英勇作战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写成书,教育后人。一开始,朱彦夫先把棉被叠成方块,把两腿放在上面,再把写字板放在大腿上,然后用嘴含着笔写。口水经常顺着笔杆往下流,浸湿了稿纸,写不了几个字,眼睛就疼得难受。后来,他就嘴、臂并用,每天能写几百字。
看到父亲写作辛苦,儿女们不知多少次要求他口述,帮着他记录,但这个倔强的战士拒绝了,他认为这样一来就跟自己的小说隔了层什么,表达不出真情实感,也对不住长眠的战友。
由于日夜煎熬,朱彦夫视力持续下降,伤口发炎,心脏病加重。不论医生怎么劝,家人怎么拦,他始终笔耕不辍。从1987年到1995年,朱彦夫共写下200多万字。在七易其稿后,1996年,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最终出版。、:“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
1996年,小说出版后不久,朱彦夫突发脑中风,经全力抢救脱险,但由于在战场上大脑曾受过伤,朱彦夫的思维不再连贯,他的口齿也不再清晰,因为偏瘫只剩下左侧残躯能活动。但他的写作仍未停止。1998年6月,朱彦夫又撰写了第二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再次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
朱彦夫说:“我的生命是战友们给的,是他们把生让给了我,把死留给了自己,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的今天。如果不趁有生之年去追求,就对不住牺牲的战友,活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自己宁肯将生命全部燃烧,化成灰烬。”
大家都在看↓↓↓
长按识别或搜江津党课众筹即可关注
投稿邮箱 jjdj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