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记资讯 >77岁老人 耗时20年写下10万字自传

77岁老人 耗时20年写下10万字自传

2023-05-10 14:56:27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住鹤城区舞水一桥附近的杨贤忠老人,对于他的家族来说,就是最珍贵的宝。在过去20个年头里,他陆续写下10万字自传,将整个家族及个人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取名为《我的家和我的成长回忆》。“写这本书就是希望把它当做一件传家宝,让子孙后代能记住他们这一代,给他们留下点精神财富。”5月1日,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用“自传 ”记录人生经历


春日的上午,阳光潋滟。记者在舞水一桥见到了杨贤忠老人,已是77岁高龄的杨贤忠老人,精神抖擞,红光满面。他交给记者的自传是三大本厚厚的手写稿,已经泛黄,打开书稿,有一股很好闻墨香味。记者粗略数了一下,有600多页,10万余字。

这本书清晰地记录着杨贤忠老人以及家族风雨激荡的几十载……

“我这一生经历很多,吃过很多苦。有经历过解放时代,惩治过恶霸分田地的激情岁月;也有参军,以行动报效祖国的履历。我想好好地把它记录下来,让子孙们看看,一代代传承下去。”杨贤忠说,这是他写“传”的初衷。

杨贤忠说,他出生在中方县铜湾镇渡江坡村一个贫寒的家里,祖辈三代都没有读过书,都是给地主家做长工。

10岁那年,他目睹了家乡的解放,在红军的解救下,全家人分到了田地,翻身做了主人。杨贤忠说,对于解放军解放中方仍记忆犹新。“那一天,我跟叔叔上山砍柴,走到山坡山,看到铜湾的河里,密密麻麻的都是解放军,当时怕他们过来抓壮丁,我们一直等到太阳偏西才敢下山,下山后,听村里人说,这个‘粮子’(对解放军称呼)部队很特别,不抢粮食,还给老百姓发钱。” 随后,杨贤忠参加了儿童军,跟随解放军收缴鸦片、打土豪、惩治恶霸,还参加马玉溪“恶霸”田三娃的公审大会。

19岁,杨贤忠参军,到广州湛江做了一名边防兵,一呆就是10年,白天开荒搞生产,晚上训练,从士兵、班长、排长一直做到副指导员。

29岁退伍回来,在火车站当一名搬运工人,一做也是10年。

39岁时候,被分配到怀化水泥厂做工,当年恢复干部身份,进入水电公司工作,随后又被合并到国家电网,直至退休,一路走过来,风雨兼程。

杨老告诉记者,目前膝下已经儿孙满堂,3儿1女,10个孙子,并且子女们非常有出息,分别在铁路上、国税部门、电力公司上班,如今杨老跟老伴在一起安享清福。


想出书赠与子孙,以启迪后代不忘好传统


忙碌了大半辈子的杨贤忠,2000年退休。其实在退休的前几年,老人便有了写“自传”想法。退下来后,杨贤忠不喜欢打牌,除了看看报纸,也没有别的爱好,写“自传”的想法也就更加坚定:想把自己一生走过的路和家族的历史给记录下来!

于是,老人开始了他一生最浩大的工程——总结自己的一生,为自己作传,写回忆录。

但对于一个初中都没有读完的老人而言,写书谈何容易。老人告诉记者,写作时经常遇到不会写的字,他就像小学生一样拿着字典翻,或向别人请教。每天笔耕不缀。“想起什么就记下来,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

就这样,前前后后写了20年,杨老的手稿越写越厚,自传内容越来越“丰富”了,厚厚三大本,字数10余万字。

5月1日,杨老打电话找到老年周刊记者,希望能帮他把把关,探讨一下如何出书成册。

“这些书稿我想先请打字店的人打印出来,然后再找一家印刷厂装订成册的。我想印个几十本,自己家留一部分,送一些给亲人,你看有什么好印刷厂可以推荐的。”杨老说,自传的名字暂定名《我的家和我的成长回忆》,封面和里面的内容最好还配上些图片,这样更直接。杨老跟记者比划。

记者翻阅手稿,发现里面分为家族历史、小时候见闻、军旅生涯、工作经历等几大部分。杨老不仅对上辈人的记忆进行了描述,还对激情年代的奋斗岁月进行讲解,字里行间写满了上一辈人讲品德、不怕吃苦、奋力争先的优良传统。“时代变了,但是有些的精神不能丢,希望后人能记住那一段燃情岁月,权且当作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点精神礼物吧!”杨贤忠如是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