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价格排行 >【阅卷手记】全国卷Ⅰ:根深方能叶茂,才高始得拔萃

【阅卷手记】全国卷Ⅰ:根深方能叶茂,才高始得拔萃

2023-05-10 14:56:27

作文

写好高考作文

关注我一个就够啦~

关注

导  读


纵观2018年的高考试题,就拿全国卷I来说,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很大区分度。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教语文?作为高中学生,如何高效的复习备考?本文老师将为你解读:根深方能叶茂,才高始得拔萃。


 

阅卷

手记

当盛夏的合欢树绚若云霞,石榴花娇艳似火,雪垠湖里的荷花亭亭玉立时,我们又相约在了美丽而又饱含文化底蕴的汴京城。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一个问题始终萦绕脑海,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教语文?高效的复习备考应该是怎么样的?


 小说阅读第5题 


纵观2018年的高考试题,就拿全国I卷来说,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很大区分度。比如小说阅读第5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看似简单,但筛选全面,整合得当并不容易。“职业军人的冷峻”很好理解,很多学生的困惑在于对“拔俗的文人气质”的概念理解不到位,也有学生根本不知道“文人气质”是什么。参考答案提供的“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和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充满了文学气息,条理清楚,思维严谨,要求学生有很高的语文素养。

全国卷I真题 小说阅读第5题

5.,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小说阅读第6题 


小说阅读第6题,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考查学生的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个人感觉这个题貌似考查小说,其实平常做传记题的话,这种手法更常见。答案从主旨、人物形象和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组织,基本属于传记加小说的答题套路。命题者给我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表面上考查的是小说,实际上也考查了传记的复习备考。如果一味应试,只备考小说,对传记重视不够,学生的基本素养不全面,这个题很难做好。

全国卷I真题 小说阅读第6题 

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实用类文本阅读第9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第9题,,为什么。本题考查筛选整合和鉴赏、探究能力,三则新闻材料有共同话题,但报道侧重点不同。本题的难点在于探究为什么不同媒体报道的侧重点不同。这个问题对每天只知道刷题,而不深入思考的学生而言,往往无从下手。个人很欣赏这样关注时事,思考社会的问题,很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僵化的应试语文变为充满活力的生活语文。我们一直发现,有些学生能考出优异的成绩,但是语文素养并不高;有些平时成绩并不好的学生高考时却能脱颖而出。我想,这就是高考题命题的专业水准所在。

全国卷I真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第9题

9.以上三则材料中,?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第一问:,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的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地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第13题文言翻译


第13题的文言翻译看似难度不大,其实很考查学生的文言基本素养。比如“诸葛诞以寿春叛”,“以”翻译成“在”还是“凭借”,貌似都有可以。但实际上,具备一定文言素养的学生,知道古文翻译成“在”字的话,一般地名前面是“于”,本文根据语境,如果不查专业资料,“寿春”可以理解为地名也可理解为人名。如果 “寿春” 是人名翻译成“在”明显不通顺,但不管是地名还是人名,翻译成“凭借”都可以。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学生的文言基本素养,更不用说“履正”了。“履”是鞋子,在这里活用做动词,引申为穿上鞋子,履正,可以理解为步履端正。古人说站的直,走得正,此处可以理解为行为端正。准确翻译“履正”,需要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并能根据语境合理引申。

全国卷I真题 第13题文言翻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亮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参考答案: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第15题诗歌鉴赏


第15题的诗歌鉴赏,考查诗歌最后两句的含义,是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其实这个题,高考命题者又给我们开了玩笑,李贺的诗歌奇谲瑰丽,结合他的生平,往往会形成怀才不遇,抑郁愤懑的套板反应。《野歌》恰恰相反,表达的是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乐观自勉之情。如果学生不注重从诗歌本身出发的话,往往陷入知人论世的沼泽中。

全国卷I真题 第15题诗歌鉴赏

      

野歌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遏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第22题作文


第22题的作文,乍看材料,貌似亲切,人人有话可说,但是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如何说好。实际上,自由度越大,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展现的越充分,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套作和宿构。题干列举了7个年份的重要事件,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勇于担当,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少年强则国强”的未来意识。实际上,不少学生不会选材,缺乏对话意识和思辨能力,作文成了假大空的口号,缺乏文学情怀。

全国卷I真题 第22题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 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独家】2018高考作文全国卷Ⅰ解析(带范文)

2.【作文365】2018高考作文全国Ⅰ卷解析(带范文)

3.【作文365】李剑锋: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全国I卷)试题分析

4.【作文365】韩佩君:2018全国高考作文(全国Ⅰ卷)试题分析



2018年的高考试题,看似容易,其实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天以来,不断思索,深切的体会到面对高考,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备考,才能应对高考的综合考查。根深才得叶茂,才高始得拔萃。


以上粗浅之见,欢迎批评指正。



新课标作文课题组老师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编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好消息

由教学考试杂志社联合120多位一线名师倾情打造的《高考作文Plus——材料备考和思维备考》作文书,现在开始预售了!

匠心打磨,篇篇精彩,新材料,新思维,成就作文新高度!


虽是萍水相逢,奈何一见钟情!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