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价格排行 >文学作品里的疾病与疗愈

文学作品里的疾病与疗愈

2023-05-10 14:56:27

 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本纯文学中的疾病与疗愈。疾病一直是人类的梦魇,让人对命运产生困惑,震动人们的心灵与情感,因而也常常成为文学聚焦的命题。


一个有思想的人到了成年时期,思想意识成熟了,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他关在一个无从逃脱的牢笼里面。确实,他从虚无中活到世上原来是由不得自己做主,被偶然的条件促成…这是为什么呢?他想弄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人家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或者跟他说些荒唐话。

                                      —契诃夫《第六病室》

在这个社会里,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服从于对自我利益和盈利的计算,则会被认为愚不可及。而战争是硕果仅存的少数几种被认为不应该以“现实”眼光加以看待的行为;所谓“现实”眼光,即是说,着眼于付出和实际结果。…… 把疾病妖魔化,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的转变,即把错误归咎于患者,而不管患者本人是否被认为是疾病的牺牲品。牺牲品意味着无知。而无知,以支配一切人际关系词汇的那种无情逻辑来看,意味着犯罪。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1.《
魔山》保尔·托马斯·曼

《魔山》是作家1924年发表的哲理小说,大学毕业生汉斯·卡斯托普从汉堡到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的一座疗养院去探望患肺病的表兄,结果却在那儿住了七年,原来他闯进了一座“魔山”……小说以一个疗养院为中心,描写了欧洲众多的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其中有普鲁士军官、俄国贵妇人、荷兰殖民者、天主教徒等等。整个疗养院弥漫着病态的、垂死的气氛,象征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没落,作品通过人物之间的思想冲突,揭示出颓废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血缘关系。

2.《
依然爱丽丝》Lisa Genova

虽然它是小说,但又极其真实,对现实中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家属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是哈佛大学的神经学博士,她在奶奶身患此病后产生了写书的念头,为了写作此书采访了大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和相关工作人员,亲自旁观医生诊疗病人的过程。在掌握大量一手信息的基础上,作者以主人公的疾病发展过程为线索,从患者本身的角度来阐述患病后的感觉,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依然爱丽丝》于2014年12月5日在美国上映,讲述一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功女性爱丽丝·豪兰的故事。五十岁那年,爱丽丝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有一天,她还突然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迷了路。医生的诊断彻底改变了她的生命,也改变了她与家人和世界的关系。她患的是阿尔茨海默病,记忆跟不上遗忘的脚步,她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也失去了与外在世界的连结。但是,在家人的浓浓爱意陪伴下,她勇敢地为每一天而活,为当下而活。

3.《
人性的枷锁》毛姆

《人性的枷锁》是作者毛姆享誉最高,历久不衰的一部长篇小说。读过这本书的人,很少人能忘记主角菲利普幼年时在公立学校因残疾遭受的凌辱和在伦敦一家医学院念书时所经历的惨痛爱情经验。那是全书最生动精彩的地方,作者以透视人性弱点的笔触,戏剧性的铺叙手法,娓娓写出一场惊心动魄的人性纠葛。这是一本自传体故事的小说,事实与虚构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每一个人都可以重新在书中看到自己成长的影子。书中复杂的情感基调,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都出自毛姆本身经年累月的经验结晶,写来格外动人心弦。主角所经历的挣扎、感情的旁徨、人性的透视和肯定,事实上也是每个男女思想和情感上结茧脱蛹的心路历程。每重读一次,都可以给予读者历久弥新的感受和启示。

4.《
哀悼》西西



一个并不比任何人勇敢的女子,乳癌下重建信心,好好活下来。

这是一部以文学手法缜密撰写的关于乳癌,以及医疗自救的奇书。叙事者以病人的身份,打破禁忌,剖析自己染患乳癌的现实,描写治疗的过程,病后的种种反省,朋友的关怀支援。身罩癌症魔魅,人生体会如真似幻,面对它,化解它,更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其中感叹,这许多年来人类的进展神速,我们如今的生命力,却明显相对地在萎缩呢。所谓“哀悼”,其实含有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而期望重生的意思。




供稿|学生会执委会学习部

部分来源|百度百科

编辑|董霖

责任编辑|李欣浓 张鑫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