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价格排行 >读书随感录2018㉞|小说般的自传

读书随感录2018㉞|小说般的自传

2023-05-10 14:56:27

温莹雪

陕西西安人,毕业于陕师大附中,现为山大新闻传播学院16级本科生


2018




案内人

“我做的‘皮条客’正是日文中的‘案内人’,也就是中文的‘引路人’、‘向导员’及‘导游’的意思。”




《歌舞伎町案内人》

作者:  李小牧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1-8-1


一旦开始阅读,便不容易停止。


李小牧的文字犹如一只带钩的爪子一般将我牢牢拽起,我被迫抬起身更加靠近那两页翻开的纸面,心中知晓我已然无法挣脱开来。


我看着文中的主人公,如同在内视着我自己。


他准确切中了我内心每一处隐秘的内容和想法,又轻而易举地勾出我的欲望和诉求。我甚至无法停止,我的心也只能依从于我的手指,顺着一次次向后翻去的脉搏砰砰跳动。


我甚至忘记了,这并不是一本小说。




80年代,28岁,从中国到日本,从芭蕾舞台到歌舞伎町。


十八万日元学费,三万六千日元一月房租,时薪750日元。


也许是因为作者写实又栩栩如生的文笔,也许是因为第一人称,前半段的人生经历在李小牧的笔下突进奔走,我如同被迫坐上了一截直角九十度的过山车,伴随着自己内心静默的呐喊声结束了第一章的阅读。


第一章之后是第二章,然后是第三章,一章过去之后又是一章,等我再次合上书本的时候,竟然已经一口气将《歌舞伎町案内人》读完了,不可谓不稀奇。明明是别人的故事,自己竟然会随着他人的感情而起伏变化,实在是一件十分不可思议的事情。


文中的主人公李小牧,为了学习东京的服装制作技术而来到日本,却因为高昂的物价和沉重的生活压力而沦陷在灯红酒绿的歌舞伎町中,最终成为了一位案内人。


他在歌舞伎町上徘徊、寻觅、狙击,将想要看和去酒店的个人介绍去自己有抽成的店面,有人称呼他为“拉皮条的”,他则称呼自己为“案内人”。


一无所有的过去、被迫与妻子分离的过去、为了酒店里的小姐豪掷几百万日元的过去、沉迷柏青哥浪费两千万日元的过去、在0.5km²的歌舞伎町绞尽脑汁地过去、作为东京特派摄影记者的过去、评论员的过去、被背叛的过去、被抢劫的过去……



曾经那么多次认为肮脏的歌舞伎町,现在却无法舍弃了。


在文章的结尾,李小牧说,自己似乎并没有从这看似蒸蒸日上的所谓事业中感受到多少幸福,毋宁说,他更愿意尝试着做一些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在日本创办一份为中国人发声的小报,开一家有着自己家乡风味的餐馆。于是在樱花飘落的背景中,李小牧拥抱着自己的妻子,开始了新的一天。


不得不说,从开始的落魄到开始发奋图强,一直到突入人生的岔路口,开始了一段从来没有想过的经历,伴随着旅途中发生的误解、背叛、喜悦、恐慌,一直到最后暂且的温存状态,李小牧的人生的确是非常符合所谓小说的定义,也极其具有可读性。






生活是真实而残酷的。

生活是不会停止的。

人要吃喝拉撒睡,还要满足自己的七情六欲。在战场上,从尸体堆里爬出来的幸存者,回到家中照旧吃饭、睡觉、喝酒、做爱,还要开玩笑、大哭大笑,也照样骗人或被人欺骗、与人争吵、恭维人或被人吹捧……啊!人,真伟大,人,万岁!





这段出现于第六章的感悟,实在是十分令人印象深刻。主人公李小牧的生存问题终于在这一章解决,痛苦的求生过程结束,精彩纷呈的后续即将展开。然而再往后翻去时,却很难看到那样发自内心的感慨了。


在后文,为了突出某些情节的惊险刺激以及为了将所有有趣的东西放在里面,作者更多地削弱了对于自身情感的描述。这里关于情感的描述并不是说“愤怒”、“快乐”之类的情感,而更多地是类似于经历了、面对了、遭受了繁杂的事情过后内心对于世界的一种感悟和思考。


也许是因为繁忙没有投入更多精力去描写,也许是因为作者不愿意再暴露之后更为重要和复杂的内心情感的变化。但是实际上、根本上塑造了作者的那一段漫长痛苦却又曲折的经历,我却无缘看到了,实在是十分可惜。



李小牧对于自己的努力并没有进行过多描写,更多的是面对困难时的局面和问题。之后,书中的李小牧便会很幸运地迎来转机,迎来各种贵人,避免各种厄运。


但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凭借着幸运一路走下去。因为当幸运真正来临的时候,也都是因为自己事先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准备活动,以至于当所谓的“幸运”到来时,也不过是一个顺势而为、顺阶而下的结果罢了。


所以说更重要的是那个做准备、做尝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煎熬,可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一无所获,让思绪如同在迷宫中行走一般艰难曲折、进退不定。但这也是一个人在掌握和推进某项事业的时候最能够体现个人能力的一面。


有的人快捷高效、有的人不得其门;有的人抵达终点、有的人遍寻不入。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此体现,也是最能够看清楚一个人特点的良机。然而作者却很少在这里着墨,他很少去突出这种异于常人的差距,却总是在描写结果。


“我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不要脸。”

——李小牧这样写道。


然而并不是这样,李小牧在遇见困难之后,一定会产生一系列的思想活动,并进行分析评判,并对这些思想活动加以执行,而执行过程中的表象就是“不要脸”。


也就是说“不要脸”只是一个结果而已,并不是所有人“不要脸”就可以达到和李小牧一样的成就,这个“不要脸”的执行过程是李小牧基于自己的经验积累和认知水平而做出的执行结果,而不能够称之为原因。李小牧不会因为“不要脸”这一想法的驱动而去行动,相反,在权衡各种方面之后,他发现了丢掉脸皮才是取得最大成就的一条捷径。


而是否写出这些差距来,都能够带来有趣且饱满的反应。


详细书写自己思想经过的人能够成功在书中塑造其专属于自己的形象,并突出自己与众不同之处,让读者们感受到自己的“高人一等”。


不详细写出的人则抽出了人为设立的、横亘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模糊的遮挡板,降低读者能够读懂并理解某一动作最低的理解门槛,并且营造一种“作者是和自己一体“的某种氛围来。


李小牧选择的是后一种,也是大多数畅销书作家的写作方法。


“如果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看懂的思想过程,那就不去写好了;如果需要有着相同阅历的人才能读懂的经历,那就放弃掉好了。”


李小牧由此来聚集更多能够看懂的人群,将自己思想的作品当作是一本畅销书来贩卖出去。


——这本书的目的毕竟不是作者的反思录,而只不过是用来展示和消费的一项工具而已啊。


他总是在陈述自己“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我的成功来自于我的不要脸”,然而在书中却并不能够很好地感受到他的痛苦。书中的李小牧,那个被创作出来的,李小牧笔下的李小牧,似乎总是空空荡荡的,但又似乎已经填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想法,以至于显得过于平面了。


书中的李小牧是被最了解自己的人写下的,但是他的创作者,一个看上去热情又爽朗的人,却又在自我表述这方面显得格外羞涩。


李小牧,他的欲望、野心、不安和恐惧在书中一览无余,他似乎从不羞涩于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欲求,他将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事无巨细地书写下来,即使是从中抽出十年的经历,也许就足够我们这样的人去回忆一辈子。


那么“羞涩”又从何而来呢?


我合上书,感受不到自己内心对于这些经历的丝毫起伏。我感到自己的脉搏随着事情的展开而流淌,也许是因为早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结局,情感只会如同船只在顺流中流淌那样,没有起伏。


但我也感觉到似乎不仅是如此的,我内心不只是充斥着因提前知道了结局的安定感,一定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在左右着我的思绪。


当我重新俯下身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看着那些文字,规整的黑体字在纸张上规整地排列,看上去竟然如同锁链。


李小牧羞涩于展示自己。


他的痛苦与挣扎,对于自己的不安定,在不同的思潮之中左右挣扎,一定曾经产生过的自卑感,知道没有人能够完全了解自己的绝望——这些不会有他人了解,即使是提及也不会被认同的想法,李小牧竟然从未在书中透露出过。


更多的,他写的是身处于异国他乡的陌生,他面对的困难与折磨,他的抗争与努力,面对别人的误解时他敷衍的诠释……等等。


这些都是能够让人去理解的,只要告诉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理解的东西。而那些无从寻求认同的思维,则被悄悄地隐去,圆润又轻巧地遮挡在幕后。


受到理由驱使而去行动,受到原因胁迫而去反抗,书中的他仿佛永远处在情感之外,只能够感受到欲望,却轻视自己的感情。


他在书中诠释的李小牧已经不算是李小牧了,那个李小牧,就像是一位生活阅历丰富的小说家笔下的一个人物而已,不时被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抽出几段来完善他的人生,然而从头到尾都不曾注入过情感。


或许换句话说,生活中的李小牧再去回首那二十多年前的生活,也已经几乎要忘却了。他年轻时候的痛苦与迷茫,在现在看来过于渺小了。


他在轻视过去的自己了。


即使是在那样的困境中,曾经付出过那样的艰辛,然而再回首的时候,却不曾提及和描写了。


“有趣并且惊心动魄。”


当你合上书的时候,会对这位努力又坚持的青年人极具好感。回顾过这一路艰难的经历,你会不知不觉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而喜悦抑或是愤怒。


因为喜爱着这位坚强的年轻人,所以在真正观看到现实生活中李小牧的采访视频时,才会感到如此吃惊。


无论是被认作“拉皮条的”还是“媒体人”,李小牧始终都保持着那副笑眯眯的模样,手里夹着一根烟,漫不经心地点燃,然后吐出一口来,说自己并不在意被这样称呼,如果事实真的是那样的话,凤凰卫视不会将他的故事拍成纪录片,《》不会出版他的第三本书,《Newsweek新闻周刊》日文版也不会让他做专栏作家。


他显得十分圆滑,充满了生活的经验,脸上挂着适度的微笑,无论是什么话题都可以轻易接过,人生似乎从来都不存在迷茫。


李小牧在2013年拍摄纪录片的时候已经不再站在歌舞伎町上招揽客人了。在2015年,他加入了日本国籍,准备成为一名政客参加竞选。在2018年,现在,他又已经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媒体人了,他出入于各种各样的节目中,在不同的镜头下展现着行云流水般的谈话技巧。


他瘦削、高挑、眼神坚定,光是从面相就能够判定是一位情商极高的人。他浑身散发着温和轻松的气息,让人想要亲近。


他已经在自己的人生中游刃有余了,在生活这件事情上,他已经经验十足了。



读小说的人一定会感到空虚。


因为每当一个故事走向结局,伴随着手上越发迫切的动作,心却会逐渐沉在谷底。虚拟的故事即将结束,但读故事的人依旧沉浸在文字中,无法自拔。


也许在翻阅自传的时候会好一点。文字有限的阅读结束之后,却能够在现实中找到不断更新着的信息源。并且看着这段信息不断发展、壮大、流淌,从而感受到永不停滞的快乐。

然而糟糕的是,当感知到自己或许被作者欺骗的时候,也会感到无比沮丧。


所以与其说是“自传”,我更认为它是一部“小说”。作者运用自然又极其具有代入感的文笔将读者们笼罩在错综复杂的文字之内,直到他们再也找不到出口所在,并就此迷失其中。



“我做的‘皮条客’正是日文中的‘案内人’,也就是中文的‘引路人’、‘向导员’及‘导游’的意思。”



这句被重复过无数遍的话,会被李小牧再一次说出吧。





文|温莹雪

图|温莹雪

头尾图|李浩宇

校对|温莹雪

编辑|温莹雪

《山大南路27号》总编辑|周树雨


投稿邮箱:shuyu365@163.com

【版权声明】

本文系“山大南路27号”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