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记资讯 >这一刻,我关注的是“事件”

这一刻,我关注的是“事件”

2023-05-10 14:56:27

 

初入会展教育领域时,我对会展的理解是“展览会”。

 

后来,发现偶尔有人谈及会展的概念并不是那么狭窄,其实还包括“会议”呢,是会议和展览会的简称(Convention &Exhibition, C&E)。

而我总觉得在“会议和展览会”的理解上,会议只不过是一个附属品,它只是偶尔被提及。

 

但即使这样,还是有人说这样想是很narrow的,因为还包括奖励旅游呢,所以是MICE,即会议、奖励旅游、大会和展览会。

而我却发现,所谓的MICE,并没有真正地包括展览会,因此也不叫会展,而是叫会奖会奖旅游

 

还有人说,会展就是节事(Festival &Special Event, FSE),于是这个学科开始学习节庆方面的内容,也加入了其他一些Event,比如婚庆、赛事、演出等内容作为课程。

 

如果会展是展览会,它凭什么成为一门学科?展览会有自己的核心理论吗?

如果会展是C&E ,它凭什么成为一门学科?会议和展览会有共性的东西并且具有基于这种共性的东西之上的核心理论吗?

如果会展是MICE,它凭什么成为一门学科?会议、奖励旅游、大会和展览会有共性的东西并且具有基于这种共性的东西之上的核心理论吗?

如果会展是FSE,它凭什么成为一门学科?节庆和其他特殊事件有共性的东西并且具有基于这种共性的东西之上的核心理论吗?

 

现在,我知道这种共性的东西就叫Event,并且,在实践的意义上,它不是会展。那么,它又是什么?

 

2015年春,我建立了公众号“活动策划家Eventplanners)”,并正式使用了活动这一概念,开始了漫长的活动管理知识体系的梳理过程。这些知识包括:

事件、活动和会展的关系;

活动的概念、要素、元素、特征、功能、关系等;

活动的分类及各种不同的形式解读;

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和活动产业链;

活动的关联产业和产业效应;

活动产业的国际性行业协会及解读;

活动管理的国际性职业认证及解读;

活动的不同管理模型和知识体系;

英国的活动教育及课程体系解读;

活动的价值链和知识链;

会议和商业活动能力素质标准(MBECS)课程指南解读;

活动管理知识体系(EMBOK)详细解读;

活动可持续管理体系标准ISO 20121的案例与解读;

…… ……

当然,还有以上没有列举到的其他内容,包括本人对一些社会现象和行业现象的思考。(读者可参看关注提示回复关键词查看)。

 

但是,当我回过头来反思前面提到的问题:如果“活动”是这些不同现象(指前文提到的会议、展览会、奖励旅游、大会、节庆、赛事、演出、婚庆等)的共性,那么,它的核心理论在哪里?我才发现,活动管理并没有自己的核心理论——它的知识体系的形成,多是从其他学科借鉴来的——如项目管理理论、营销理论、财务理论、运营理论等管理学上的理论,其核心是“管理”而不是“活动”。

王春雷博士在活动自身的理论上进行了非常了不起的思考,他在其新著《生活中的活动管理艺术》一书中,对活动作为人生的一种世界观和一种方法论进行了非常好的探讨。我今天有幸获赠这本书,也准备结合我的思考,好好学习一下。

 

当我把会展(会议和展览会)放入到包括节庆、体育赛事、演出、奖励旅游、婚庆、公关等现象的大池子之中,其共性是活动;如果在“活动”这个概念下,我还找不到其核心理论,我必然将其放入到一个更大的集合当中。

这正如研究“虎豹”一样,也许研究者会把它放入到“猫科动物”这一具有共性的大概念中;但是,如果这个层面解决不了核心的问题,就会在食肉目、哺乳纲等更上一层级的概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而我正是要把活动放到更上一层级的概念中,“活动”作为一种planned event,或special event,它仍然是event,仍然是一种发生的事情,这种发生的事情,可能是一个事故、一个征服、一场灾难、一个丑闻、一个历史片段、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一个举世瞩目的焦点,它就是“事件”。活动,作为计划的事件,其本质上还是事件。

 

在“事件”这个概念下,也许视角会更加宽阔。你或许会发现,物理学家在研究事件,并且还提出了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这样的概念;统计学家在研究事件,他们在研究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机科学家在研究事件,从而有了我们的操作系统和各种各样的软件;项目管理学家在研究事件,作为项目管理中状态或行动改变的步骤;传播学者们在研究事件,这些事件多是出于传播的目的;公共管理学者们在研究事件,因为有很多造成社会危害的事件;营销学者们在研究事件,因为他们要把事件用于营销(事件营销);旅游学者们在研究事件,因为他们要用事件来促进旅游(事件旅游);历史学者们在研究事件,因为事件是最容易界定的史实…………

然而这些不同的研究领域,和我们的活动管理并没有什么区别,我正在思考的,是这些不同学科中所研究的事件,其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也许答案需要在哲学和心理学层面获得。我最近在这两个领域学习了很多东西,虽然一知半解,但也发现了一些答案,以后将逐步梳理出来奉献给大家。

如果读者感兴趣,也可以阅读以下这些哲学家的关于“事件”的论述,并和我一道就此话题进行讨论。

North Whitehead,1861-1947),英国

Heidegger,1889-1976),德国

唐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1917-2003),美国

吉尔·路易·勒内·德勒兹(Gilles Louis Rene Deleuze,1925-1995),法国

Foucault,1926-1984),法国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4),法国

金在权(Jaegwon Kim,1934-),美国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1937-),法国

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1941-2001),美国

奥勒·福格·柯克比(Ole Fogh Kirkeby,1947-),丹麦

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Žižek,1949-),斯洛文尼亚

其中齐泽克的《事件》一书,已经有中译本,可以买来读一下;巴迪欧的《存在与事件》《世界的逻辑:存在与事件2》也即将出来中译版。其他哲学家可网上查找相关内容。

另外心理学家在研究事件认知和事件记忆方面有大量的文献。在情节记忆,以及自传体记忆、闪光灯记忆、个人事件记忆等记忆类型中,都把事件记忆作为重点考察。他们还提出一些影响记忆的事件特征,如新颖性、独特性、惊奇性、后果性、情绪性、重要性、参与性、相关性等。刘东的“事件系统理论(EST)”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心理学层面的,这个理论不仅被他用在组织行为学中,还应用在活动管理上,最近发现还用于事故分析中。

 

的确,这些是作为突发性事件和计划性事件(活动)的共同概念——事件的共性。但这对活动管理者来说,有什么用?我想,我们都是做event的,我们连event的本质还没有搞清楚,我们自以为做出了一个event而其实它并不是一个event,并且,也缺乏对事件的要件、特征、关系等方面的思考;如果从“任何管理学都是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了让我们的event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为什么忽略心理层面的事件呢?如果不从事件(event)上把握活动管理(event management)的核心理论,那就直接学习管理(management)好了。


 会展必须放在“活动”的框架下来思考;活动必须放在“事件”的框架下来思考。关于事件,我还在学习中……但从这一刻,我关注的是“事件”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