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著名传记 >尼采思想传记 | 荐书

尼采思想传记 | 荐书

2023-05-10 14:56:27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尼采思想传记(修订版)


 [德]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著 卫茂平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03

ISBN: 9787108060150 定价:48.00元


内容简介

时至今日,尼采思想仍是西方哲学史、文学史、思想史上无法绕过的一个“难解之谜”。其观点:价值重估的社会观点,永恒轮回的宇宙规律,作为人类理想的超人学说,作为历史解读的权利意志。


本书从尼采酷爱的音乐着手,依据他生平的重大事件与著述顺序,清晰地展示其思想的发展脉络与主旨,最后以提示其思想对后世之影响收束。作者没有在书中掺入自己的“微言大义”,也不怎么做出“补正纠偏”,而是以尼采的思想发展为红线,辅以对其思想形成有特殊作用的生平材料,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翔实和生动的尼采思想史。


作者简介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1945年生,曾学习日耳曼学、哲学、历史和艺术史。1984年以关于霍夫曼的书建立自己作为传记作家的声誉,、尼采和席勒之生平和思想、关于歌德和席勒之友谊的书。与此平行,作家还推出关于真理、恶以及全球化之可行性的书。这位多次获奖的哲学家和作家的书,由汉泽尔出版社出版,已被译成29种语言。


萨弗兰斯基文字优美、才华横溢,能够将大量史料和独特观点圆融地浸润于通俗的讲述之中。2002年,作为德国电视二台(ZDF)的主持人之一,萨氏担纲主持的电视节目“哲学四重奏”,为他赢得了十分广泛的公共知名度。


 

(向上滑动查看)

译 序
第一章

  • 两种酷爱:可怕的事物和音乐。一旦音乐成为过去,如何生活?后塞壬时代的哀愁。清醒。尝试和蛊惑。

第二章

  • 一个男孩写作。分割。闪电和雷鸣。找到和发明生平。普罗米修斯和其他。第一次哲学尝试:《命运和历史》。观念海洋和异地向往。

第三章

  • 自我检测。哲学的特种食谱。叔本华经历。思作为自我克服。神化的形体和天才。对语文学的怀疑。风格的意志。同瓦格纳的首次邂逅。

第四章

  • 存在的纷乱。《悲剧的诞生》之诞生。基底的残酷。尼采在战争中。奴隶。道德思维对抗审美思维。。对文化的隐秘的透视。在可怕事物前的幻灯片和隔板。狄俄尼索斯的智慧。

第五章

  • 尼采和瓦格纳:在神话方面的合作。浪漫主义和文化革命。《尼伯龙根的指环》。尼采在大师身旁的工作。狄俄尼索斯的轮回。没落的幻觉和“迷狂的顶峰”。在拜罗伊特的幻觉破灭。

第六章

  • 时代的英才。书房里的思想。伟大的祛魅。《不合时宜的考察》。反对唯物主义和历史主义。解放的类型和消毒的疗法。同马克斯•施蒂纳在一起,并超越他。

第七章

  • 与瓦格纳告别。无法摆脱苏格拉底。知识的万能疗效。必要的残酷。冷酷的尝试。空洞的空间里下落的原子。《人性的,太人性的》。

第八章

  • 《人性的,太人性的》。概念的化合。逻辑的世界否定和有处世能力的实用主义。社会的可怕的事物。同情。快活的自然主义。形而上学的批判。晦暗不明之存在的谜团。因果关系代替自由。

第九章

  • 告别教授职位。思维,身体,语言。保尔•瑞。从《人性的,太人性的》到《朝霞》。道德的非道德的原因。亵渎神殿圣物的举动。检验台上的宗教和艺术。文化的两院制。

第十章

  • 《朝霞》。真理或者爱情?对哲学的怀疑。尼采作为现象学家。对认知的乐趣。内心世界的哥伦布。语言的界限和世界的界限。在锥形岩石边的伟大灵感。

第十一章

  • 在西尔斯-玛利亚的宇宙的思考。非人性化的自然。崇高的算计。关于永恒轮回的学说。在热那亚的神圣的元月。幸福的日子,快乐的科学。墨西拿。

第十二章

  • 同性恋的。性的狄俄尼索斯。同洛•莎乐美的故事。查拉图斯特拉作为堡垒。人性的和超人的。达尔文主义的误解。毁灭性的幻想。“我对悲剧性的姿态和话语有多么的厌烦。”

第十三章

  • 再论查拉图斯特拉。轻松的,可这么沉重。爱情的意志和权力意志。预备阶段和展开。暴力和世界游戏。公开的问题:自我升华和团结一致。在通向未就之代表作路途上的分岔:《善与恶的彼岸》和《论道德的谱系》。

第十四章

  • 最后一年。思考他的生命。为他的生命思考。预言者的微笑。厄运和兴高采烈。大海的沉默。在都灵的终曲。

第十五章

  • 欧洲的精英发现了尼采。生命哲学的景气。托马斯•曼的尼采经历。柏格森、马克斯•舍勒和乔治•齐美尔。查拉图斯特拉在战争中。恩斯特•贝尔特拉姆和里特尔,死亡和魔鬼。。反—反犹太主义。在尼采的足迹上:雅斯贝斯、、阿多诺、霍克海默和福柯。狄俄尼索斯和权力。一段没有终结的历史。

编年史
参考资料


译  序

2000年,是尼采逝世一百周年。国内外尼采著作的新版或有关尼采的论著频频问世,盛况空前。当 时,德国汉泽尔出版社( Carl Hanser Verl吨, 2000) 也推出 了一本独具特色的尼采新论,就是眼下这本萨弗兰斯基的《尼采思想传记》。 


在尼采的家乡德国,有关尼采的著述此前已有上百种(可参见本书的参考书目)在案。其中两本尤其引人注目: 一是雅斯贝斯的《尼采及其哲学思想理解导论》 (1936) , ;> (1961)。恰恰这两本书都已有中译。前者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的《尼采某人其说》后者为商务印书馆 2002年版的《尼采》。前一本书, 如作者自己所言, “试图整理尼采哲学的内容,抵制迄今接受尼采思想的各代人均带有的巨大误解,抵制这位濒临疯狂的人士在人们对他做的摘录中留下的歧义”,亦即具有论争的性质。 》来源于有关尼采的几个专题讲座,尝试着主要从哲学角度,亦即大多以自身的哲学理念,来清理尼采哲学,并且用他那著名的“词源学”的方式,对一些哲学概念,做详尽的历史分析工作。简言之,这两本尼采专论以哲学家的立场,对尼采进行解读,表现出作者 自身强烈的哲思欲望(后者尤甚)  ,对阅读的要求颇高。虽然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这两本深奥的著作,中译者已做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由于作者及其著述方式的关系,夸张一些地说,看前者还是需要"正襟危坐",读后者可能就得“如临大敌”了。


上述两本是关于尼采的研究型专著。关于尼采传记,撇开外文的不论,就笔者所见,中译在我国较流行的也有两种:一是法国人丹尼尔·哈列维的《尼采传》百花洲文艺 出版1996年版(又有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重评本《尼采传一一一个特立独行者的一生》 ) ;二是德国伊沃·弗伦策尔著的《尼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另外,国人自己也有多部尼采传记问世,但材料上太多没能超越上述两书, 有的其实只是它们的改写。


本书作者萨弗兰斯基是当今德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其 著作目前至少已被译成十三种语言。众多著述中的两本也已有中译,1999年版;二是他的《恶一一或者自由的戏剧》,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这本《尼采思想传记》是他又一部用心之作。它从尼采酷爱的音乐着手,顺着他生平的重大事件与著述顺序,清晰地展示出尼采思想的发展脉络与主旨,最后以其思想对后世之影响的提示收束。与上述研究专著相比,作者没有掺入自己“微言大义”的奢望,也不怎么做“补正纠偏”的尝试,着眼的多是尼采人格发展背景上的思想意旨,以及这些思想与西方哲学史和思想史的纵向联系和横向关涉。与上述生平传记相较,他绝不拘泥尼采的生平琐事和生活变迁,更不屑重复那些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逸事 奇阔,而以思想发展为红线,辅以对其思想形成有特殊作用的生平材料,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翔实和生动的尼采思想史。 价值重估的社会观点,永恒轮回的宇宙规律,超人作为人类理想,权力意志作为历史解读,这些尼采学说中的要点,无不被他以自己独到的叙述点拨。


毋庸讳言,译书不易,译哲学书更难。既然谈尼采的思想发展史,免不了要摘引尼采本人的著作。此书翻译的一大难点也在这里。因为原作者使用的尼采原作,译者手头不全,把一些掐头去尾的引文译成中文时如履薄冰。不时地也尝试参考已有中译(借此机会谨对这些译者表示感谢) ,但有些尼采著述尚无中译,倘若有中译,相应的段落或句子时常也很难找到(有各种原因,兹不详述)。译者孤陋,但也听说国内目前至少有两种"较全"的尼采文集中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企盼它们早日问世,也祈望它们能进一步解决目前中译中的一些问题。


所译之书事关尼采,就势必牵涉尼采本人的一些专有概念。这是本书翻译的另一棘手处。比如  “Macht” 这个词。近年来在我国,把 “der Wille  z旧Macht”译成“强力意志已渐为主流。拙译开始也曾照此办理。但在翻译过程中发现,联系上下文,这个译法有时勉为其难。从内容上讲, “Macht”这个词同达尔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学理很有瓜葛。在尼采那里, “Macht”常常意味着,各种生物体要求有自我生存和发展之机会的“权利”。从形式上 看, “强力”一词在汉语中的这种偏正结构,也不时与尼采使用这个词的语境互相抵牾。曾想用“权利”来译德语的 “Macht”  。但汉语中的“权利”又经常意味着与"义务"相对的、公民或法人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最后还是回到“权力”一词。当然,有时这也不十分妥帖。鉴于中德两种语言和思维间的巨大差异,很难期待有一种完全等值的译法,只能尽量贴近原文,这其实也是译者本人的翻译准则, 但哲学修炼不足,翻译时间紧迫,虽然孜孜矻矻,但拿捏不 准、不符通译甚至遗漏错讹,都可能发生,尚希识者指正。


尼采生于 1844年。早在 1858年,即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尝试着为自己作传(可参见本书的“编年史”) ,也就是说,他少年时似已预感自己生为奇才,会受后人感念。在以 后的生命旅途中,他病魔缠身,婚姻不顺,而恰恰这种人生困境,更促使他宵旰操劳,极自觉地充当生命哲学的殉道士。他早熟聪慧,以后也明自,真理是个“可怕的事物”,他进行的工作是能致人毁灭的思维冒险。他的哲学前辈康德其实早已洞察此事,在"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法则"前止步,以避危趋安。而尼采却心怀抉心自食的勇气,又挟带着决堤奔腾的热情,义无反顾地接受了冒险的挑战,走上他那探索生命之奥秘的不归路。同时,对于自己将来会博得后世喝彩这点,直到理性生命结束之前,他一直坚信不渝。 1887年,即精神崩溃前的一年多,因为在尼扎的房子不得不被拆除,他曾这么说“这对后代的好处是,他们可以少参 

观一个朝圣点。”这是近乎魔鬼般的自信。他没料到的可能是,他那锐利的锋刃,尤其在 20世纪和21世纪以来的所谓"后现代主义"批判中,寒光迸现,震烁学界。看一下福柯如何探究知识和权力的关系、追溯疯狂和理性的由来,即可在尼采逝世一百零四年整的今天,告之尼采亡灵, 他的思维精神未灭,研究方法尚存。

译者 2004年8月25 日于上海


续译序 

以上译序出自十年前。照录如上,但有些信息过时,补充如下。


此书作者,德国当代哲学家和传记作家萨弗兰斯基,其著作目前至少已被译成二十九种语言。十年中其著作外译语种,翻了不止一倍,可见他名声在外,如日中天。其众多著述中,六种已有中译。(1999)  、《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2010) 以及这里的《尼采思想传记》 (2010) ,另有《恶一一或者自由的戏剧》(2001) 、《席勒传》 (2010) 和《荣耀与丑闻一一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2014) 。之所以这样排列,只想顺势说明,这后面四种均由笔者译出。


2014年年初,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沃尔夫冈·布劳恩加特( Wolfgang Brauengart )教授来上海外国语大学讲学,谈及萨弗兰斯基。作为著名的日耳曼学家,他出人意料地这样评论萨弗兰斯基:我们非常感谢他,近年来通过自己的著述,在德国极大地普及了文学和哲学知识。如所周知,文学或哲学研究,传统上隶属小众,用中国话说,属于阳春白雪。德国文学或哲学教授们的著述,虽然思想丰富,论述精到,但往往仅在圈内打转,够不到大众。但哲学大家萨弗兰斯基,依靠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凭借其充满灵性的文字,让专业化极强的文学知识和哲学社会科学原理,成功地深入普通读者中间。他既获得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已成为畅销书作家) ,又获得专业人士的啧啧称羡(前及布劳恩加特教授就对其《荣耀与丑闻一一反思德国浪漫主义》一书赞不绝 口) ,其著述雅俗共赏,成为当下德国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感谢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购版权,让我有机会重校旧译,补足缺憾;也让业已售罄的这本尼采传记, 以其新貌,呈献给读者大众。


2014年8月于上海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购买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听课,了解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

想读《尼采思想传记》,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