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著名传记 >咪蒙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引起轩然大波:你对我妈那么渣,你算什么好爸爸?!

咪蒙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引起轩然大波:你对我妈那么渣,你算什么好爸爸?!

2023-05-10 14:56:27


你对我妈那么渣,你算什么好爸爸

咪蒙

园林人也有园林人的人生

分享鸡汤也算是多样化的尝试吧

呵呵呵

……

孩子眼中的好爸爸

就是爱妈妈


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因为你喝的鸡汤还不够

众说纷纭

且看本文分解


园林说

yuanlinshuo


连评论我都截图了,为了更好的分享。

读完文章,您有什么感想!?

公众号暂时还没有留言功能,要不要建个群大家互动一下!?

欢迎关注园林说公众号,回复留言。



【来一段插图


孩子眼中的好爸爸,就是爱妈妈




【附录文章一


反对:《你对我妈那么渣,你算什么好爸爸?!》

阳光小懒  微信:lazysunshine2016


1

写这篇文章,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有不止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转载了咪蒙的一篇文章,叫做《你对我妈那么渣,你算什么好爸爸?!》。

虽然主要是为了提出“最好的父爱,就是好好爱孩子的妈妈”的观点,以赢得众多妈妈们的共鸣,以此作为提醒或者控诉老公让他对自己更好的工具,但我还是看得后背发凉。

且不说女人该不该以要男人当好爸爸的名义,理直气壮要求对方对自己好,就这篇文章的影响力来看,真的是复仇界的励志典范啊。

文中讲了咪蒙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自己的爸爸是一个多么罪大恶极的渣男,讲了无比狗血的童年阴影。作为一个因为渣男爸爸而“三观尽毁”“对世界失去了信任”“没有安全感”的受害者,作为一个为了保护妈妈而手拿菜刀勇斗小三的小侠女,作为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奋斗、现在功成名就幸福美满的、深受喜爱的“国民励志女作家”,她的几百万粉丝是心疼她、拥护她、崇拜她的。

她说她在新书一开始就写了她的渣男爸爸的故事,如果真的是阴影,怎会反复自揭伤疤,如果不是,那么何必要以此当卖点,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她的“国民渣男爸爸”?

要知道,今非昔比,现在的咪蒙一呼百应,而她的爸爸,却无论被形容得多么不堪,都毫无反击之力?

2

她的爸爸,在当地还怎么做人呢?在熟人圈子里还怎么抬得起头呢?是不是出门吃个火锅麻辣烫买罐啤酒,都有人指指点点,你看,那个猥琐老头,就是咪蒙的渣男爸爸啊,他可真不是个东西。。。哇,真的不敢想象。

这样的报复,真的是杀人不见血啊。

从此以后,大概每个渣男爸爸,都要祈求上苍,千万不要生一个当作家的女儿吧?女儿享誉全国,他就臭名远扬,女儿要是青史留名,他便要遗臭万年了。

我喜欢咪蒙是因为看过她写的《我,一个矮子的史诗》,自嘲很有水平,很有趣,最难得的是她对生活点滴的体验和收藏,不是有心人,是写不出来的。我也喜欢她谈自己的读书经,怎样坚持博览群书,坚持写作。她的文风自然流畅,风格鲜明,我想也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吧。

但我总觉得,她如果肯给自己留点余地,会不会更好呢?

3

她写《致贱人》风靡一时,在自己小孩上学时想求人,又写“我写过致贱人,我知道怎样当一个贱人”,以母爱的包装违背自己的原则,粉丝们感动极了,帮她高效搞定了难题。现在她愤怒地写渣男爸爸,以后会不会某一天写点什么表达一下对爸爸的歉意呢?那个时候,是不是依然有热情的粉丝们感动于她人格的伟大呢?

就算粉丝依然买账,她的爸爸,却因为她而千夫所指。有生之年,大概都要被唾弃被谴责,被当成中国渣男爸爸第一人吧。

我不知道名人的世界会不会有所不同,就普通人而言,比如我吧,有血缘关系的至亲,就那么几个,能聊得来的朋友,也就那么几个。说真的,那是伤一个少一个啊,我都舍不得伤。尤其是长辈,年龄大了,时钟嘀嗒嘀嗒,最害怕的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他们好还来不及呢,又怎好伤害?

4

当然,对于咪蒙的例子,我也并不觉得一定要宽容,当事人经历了什么,是将仇恨进行到底,还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完全是当事人的私事,旁人没有资格指手划脚。

我想说的只是,就算恨,也应该控制一下,选择合适的方式吧。

蔡康永说,教育作用是为了抵抗本能。所以,人读书是为了变得更好,更有教养的。

如果恨一个人,就不考虑后果,不考虑当事人的感受,直抒胸臆不分场合地痛骂一顿,那跟没有受教育的骂街泼妇有什么区别?

如果她的爸爸真的是坏得人神共愤天理不容,自然有法律管着。如果只是家庭纠纷,那么,最好还是家庭内部解决吧。

恨极了,最极端可以选择老死不相往来啊,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控诉一个老头,总归不那么厚道啊。

咪蒙写过《读书是我治疗自卑的唯一的方法》,她读了那么多书,治好了自卑,成了文字届第一网红(篇篇都是爆款文),获得了旁人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罗同学对她的宠爱一般男人绝对做不到),有了聪明可爱的儿子(儿子唯唐幽默博学帅气),依然不能释怀爸爸曾经对她的伤害,我想,大概是因为真的伤得很深很深,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根本没办法体会吧。

5

但可惜的是,后来的她,以现在这种方式,也并没有为她的妈妈讨回正义。

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妈妈是受害者了,又如何呢?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无法改变。倒是现在,有人会同情她的妈妈被渣男欺负,是不是同样也会有人问,这个妈妈是不是太懦弱,任由渣男欺负到这个份上,没有保护好女儿,没有能力远离渣男,使得女儿受了那么大的罪?

选择了渣男结婚,和渣男离婚又复婚再离婚,当妈妈的,总不能因为女儿站在她这边,控诉爸爸保护自己,而没有一点点责任吧?

那么,写了这么一篇痛快淋漓疯狂转发的爆款文之后,让全世界知道爸爸渣男,妈妈懦弱,老人家的心里怎么想?如果老人家的感受还不足以引起重视的话,那么,孩子呢,大家都知道唯唐有这样糟糕的外公外婆,都知道妈妈成名后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她的亲生父亲母亲,会不会同样给他的小心灵造成阴影呢?

粉丝不缺一篇爆款文,而小孩,却缺一个宽厚的、懂得留有余地的妈妈。

粉丝可以花十年时间喜欢上你,也可以花一秒钟时间不喜欢你。粉丝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可能就换了口味,喜欢别的。

为了最虚无的粉丝,而误伤了最亲近的至亲,我觉得不值。

6

我知道,会有粉丝把《你对我妈那么渣,你算什么好爸爸?!》这篇文章甩到老公脸上,指责道,你对我不好,就不配做好爸爸。

我相信,更会有粉丝明白,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其实并不能混为一谈。“虎毒不食子”,喜欢孩子,大多时候是本能。“一日夫妻百日恩”,夫妻关系,更多的是恩情,就是有付出,有回报。你对我好,我对你好,良性互动。

极端狗血的例子不谈,就普通人而言,如果一个妈妈自己本身没什么吸引力,自己对老公也不咋地,靠着“对妈妈好的爸爸才是好爸爸”的谬论,强行要求爸爸单方面付出,男人不免要逆反了,凭什么?!

所以,对于那些抱怨老公对孩子不错却对自己不够好的同伴们(包括我自己),我倒是更想换个角度来开导自己:他虽然对我不够体贴,但他起码是个好爸爸啊。那我也做个好妈妈吧。

至少,我也要先学会维护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果我的孩子心里憋着一口恶气,控诉“你对我妈那么渣,你算什么好爸爸?!”,那绝不仅仅是他的失败,更是我这个当妈妈的人的耻辱。

7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咪蒙的这篇文章,我觉得她应该是受到了太大的伤害,图一时痛快,冲动地写出来,并没有考虑太多,所以才无意中误伤家人吧。


我本意不是为了说她本人怎样,只是提醒,不要在背后说别人不好,有天大的私人恩怨,能包容便包容,不能包容,私了便是。就算实在憋不住,不说要发疯,也要极尽可能地缩小范围,降低伤害。


那些闹离婚的明星们,撕破脸说对方的不好的,最终不都是两败俱伤,双方都自毁形象吗?说别人的时候,最先损坏的,恰是自己的形象,不管自己多么在理,多么委屈,多么值得同情。


再说,旁人的同情和正义,真的重要吗?该难受的,还不是得自己受着?


要么及时止损,要么干脆闭嘴。就是这么简单。


实在想骂人怕憋出毛病,写私密日记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吐槽完了,只有自己知道,心情好的时候再删掉。


在沙滩上记录别人的恶,在石头上刻录别人的好。
说起来很圣母,做起来很难。
但,人总要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不是吗?
不然我们读那么多书,是为了什么呢?

以宋代法演禅师的话来结尾吧,希望我的朋友们跟我一样,努力做一个懂得留有余地的人:

势不可用尽,用尽则祸必至;
福不可享尽,享尽则缘必孤;
话不可说尽,说尽则人必易;
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人必繁。

PS1:其实无论是在简书还是公号,我最懒得看的就是鸡汤文了,没想到自己不小心写的反鸡汤,好像也是一种鸡汤,讲的也都是人人都懂的大道理。不如我们相互监督吧,把鸡汤落实,才能真的让自己变得更好。

PS2:如有让咪蒙粉丝不爽之处,请多担待。(完)



【附录文章二】


过不好自己人生,因为你喝的鸡汤还不够

作者ID:June2016


《为什么我懂得许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人生》里提到:那些励志的鸡汤,都是不管用的。


首先定义一下,鸡汤是什么?

“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可以怡情,作阅读快餐;亦可移情,挫折、抑郁时,疗效直逼“打鸡血”。心灵鸡汤的源头是1993年由杰克·坎菲尔与马克·汉森共同负责出版和发行的《心灵鸡汤》系列图书的名字。

 鸡汤何以有80多类?坎菲尔德写了几本《鸡汤系列》,马上就明白,每种人各有一本难念的经。与其写通用于任何人的励志故事,不如分门别类。于是《给豆蔻年华的心灵鸡汤》,《给为人父母的心灵鸡汤》,《给爱宠物者的心灵鸡汤》,《给高尔夫球玩者的心灵鸡汤》,阿富汗战事来了,有《给入军远征者的心灵鸡汤》,伊拉克战事重起,有《给军人妻子的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传入国内,《读者》、《知音》杂志等都曾是人们追寻心灵鸡汤的“集散地”。

为什么鸡汤那么受人欢迎?—“催泪+励志”

以杰克大叔初稿的鸡汤文看,好多故事真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例如一个独腿人坚持训练,夺得网球赛冠军;一个84岁老太太跑完马拉松;一个残废的孩子,收养一条只有三条腿的狗,因为“我们能互相理解“;一个94岁老太太去世,曾孙女在哭,老太太突然醒过来,说“好消息,我在天堂里不用轮椅”。

在现在,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鸡汤文大受欢迎,尤以推崇鸡汤文的咪蒙,她最近写了篇“你对我妈那么渣,你算什么好爸爸?!”,提到初三时,她爸爸在外面有了小三,妈妈知道后痛苦及痛骂招致小三上门殴打,看到如此脆弱的妈妈,小咪蒙抡起菜刀攻击小三,并发疯一样寻找报复小三的办法。而那个不靠谱的爸爸当着女儿面痛骂母亲,趁其他人不在,把家里15岁的小保姆也调戏一番,看到这方情景的咪蒙内心痛苦,逃避尴尬现场。

在那段艰苦岁月,咪蒙被神经衰弱缠身而不得不去神经病院看病。大学时,看到同学爸爸对妈妈宠爱非常:同学爸爸为其妈妈夹菜,不顾同学对老妈子胡乱消费的质疑,维护并鼓励老婆在外胡乱购物。看到此般包容的爱,咪蒙联系起自己家庭的不幸,内心万分崩溃乃至跑到厕所大哭。

读者看到,一个由小三带来的破碎家庭,带给两个女人深深的伤痛。读者也为这个毫无底线,对弱老婆完全不放眼里,造成一个家庭分裂的人渣爸爸嗤之以鼻。

相信男性读者看完,便下定决心保护老婆,远离小三。至此,鸡汤文的教育效应即已产生。它让人认清人的情感,人的软弱,人的不忠,人的行动准则。从这个角度出发,鸡汤文是情感教育品

但为什么有人说鸡汤文看了,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人生没改变,与有效的行动有关

有一本心理学书籍叫《拖延心理学》,有些人买回来后一直方床头,继而叹息:人生最大的后悔莫过于买了一本《拖延心理学》一直拖着没看。

还有些人,把《拖延心理学》看完后跟没事人一样,工作该拖延的继续拖延,晚睡的继续晚睡......于是产生一种看透人生花开花落的衰老心态:文字都没法产生改变人生的力量,更何况鸡汤文呢?

这是什么狗屁道理。文字看完只是一种洗脑,洗脑并不见得能驱动人产生行动的趋势。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要产生改变要么让身体对该行为产生条件反射,要么让自己形成习惯。

1.条件反射实现行为改变

在19世纪末期,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他通过研究狗产生唾液的种种方式揭示了一些行为改变的本质。不论是打铃还是轻微的点击,只要与食物结合起来,就会使狗“遵命”流口水。巴甫洛夫把这种非本能的反应称作“条件反射”。

根据条件反射原理,人在坚持某个行为时,必须受到一个持续的鼓励行动。《怪诞行为学》作者丹年轻皮肤遭受烧伤而接受皮肤治疗3年,3年药物治疗带来丙肝后遗症,在当时医疗条件尚未先进的情形下,医生让其尝试用一种新药治疗肝病,但新药治疗过程,身体会遭受很大的痛苦,丹为减轻痛苦,每次治疗前都打开美剧看,这样后续的治疗,把痛苦都分散到乐趣里。

他最终成为唯一一个坚持把实验药用完并把病控制好的病人。在这个过程中,丹把治疗与快乐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改变。

当改变变得困难时,我们应该借助条件反射,把困难变得轻松,实现改变。比如,你想自己每天完成写作,请把任务分解成自己可以接受的愉悦状态,比如500字/次,并在每次结束时,喝一口爱喝的咖啡,或者吃一块巧克力,总之是奖励自己的礼品。持续5-6次,一篇接近3000字的文章就能大功告成了。

2.要么,通过规律行为实现行为改变

在规律这件事上,我最推崇村上春树,他29岁下定决心写作后,每天凌晨3点爬起来,坐在桌子前写4个小时完成4000字,写不出文字他也会坐在桌子前,让自己养成思考的习惯;有时候灵感很丰富,也会控制自己完成不超过4000的文字量。正是这种习惯,他的人生才能创作出让读者满意的作品。这是规律实现改变的鸡汤故事。

如果以减肥健身作比喻,条件反射可以看成消耗体能,直接产生消瘦结果;而形成自己行动习惯就是让自己的身体增加更多肌肉,这样1公斤肌肉消耗的能量比1公斤脂肪多,人自然就能在更大量的能量消耗中保持苗条。

3.或者你内在看见了改变的意义

条件反射及规律行为都是试图通过外在力气改变自己,从内在的角度看,武志红曾经说过,看见才能产生改变。

我有一个同学叫阿明,他一直想成功,但在试图找出方向时,他发现自己无一技之长,没有任何奋斗方向,没有资本,没有人脉,从小到大做事情都不是特别出色。想到这些,他内心如被凉水浇灌了似的,凉了半截。在剩余的日子里他继续沉浸在这种凉飕飕的悲观里,不能自拔。

悲观绝望的痛苦一天天地折磨他,直到有一天他在梦里看到了高考前的数学老师:梦境里的老师还是那么和蔼可亲,面对数学学得超级烂的他极其耐心,并从每个细节鼓励他:当他从捣乱到认真听讲时,数学老师以点名提问表达对他的重视;当他从一题不会发展到能做对一些题时,数学老师当着全班人面子表扬他;当他数学考试终于考到70分时,数学老师对他说,保持这个速度进步,考重点大学没问题。

在数学老师一路的鼓励下(就如条件反射式的鼓励),他从班上靠后的排名追赶到第二名,实现逆袭(是的,我又开始灌输心灵鸡汤了,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带着这个回忆,他从梦里醒来,带着知晓改变的秘方:进步是可能的,它发生在一个又一个小胜利的积累中,而要产出一个一个的小胜利,必须为自己分割小目标,以让自己每天能轻松完成,并从中收获“小成功”的满足感。

这种发现就如,日本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通过实现目标管理到达成功一样。

 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这样写到:“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 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又是一个心灵鸡汤的故事)

在尚未有任何成就时,必须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小目标,以让至每天能完成它,并且自己要美美地回忆它,感受完成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驱动自己继续前进。这就是阿明所看见的“成功学”。看见后,他豁然开朗,立马动手分解目标,落实目标。

对于暂时没看见的人来说,鸡汤就如肥点的肉,隔一段时间没吃,你缺乏油水的胃就开始想念它了。


(全文完)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

小营长编辑(ID:wangxiuyingLA)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创新丨绿色丨开放丨分享


版权归原作者  仅供学习交流

欢迎关注园林说(ID:yuanlinshuo)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