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著名传记 >Hi青年·悦读者 | 记忆中的《城南旧事》,是你娓娓道来的乡愁滋味!

Hi青年·悦读者 | 记忆中的《城南旧事》,是你娓娓道来的乡愁滋味!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栏目



追寻母亲的足迹

悦读者 @ 陕西壹公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柯


年味渐浓,乡愁乍起,就像是在喝一杯醇厚的老酒,饮着喝着,品着酌着,故乡的炊烟便如缕缕游丝,从杯底冉冉升起。大家好,我是高柯,今年而立之年。平时喜欢看书,看电影,偶尔大咧,偶尔细腻,喜欢在阅读中感受不同的情绪与人生。这几天,一个名为《三分钟》的视频在朋友圈火了,主人公是一位列车员和她的孩子。妈妈连续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每年她都在从祖国最南到最北的火车上送别人回家团聚。幸运的是,这班列车会在她的小城里停三分钟。这一天,孩子早早便等在站台上。但他们却只有短短三分钟相聚的时间,短暂的幸福突然出现,千言万语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


孩子突然背起了乘法口诀,妈妈突然想起:“我上回吓唬他,如果还是记不住乘法表,就更见不到妈妈了。”


此刻,孩子也许想说:“妈妈,你不在我身边的日子,我会用功念书的,别担心。妈妈,我想你,我会背乘法口诀了,你留下陪我,好吗?”


孩子记得妈妈说过的每一句话,尤其当离别成为这对母子的常态时。


“九九八十一!”伴随着乘法口诀的完成,也到了和妈妈说再见的时候了。


孩子纯真地挥手,妈妈笑着流泪,在他们的身后,是因为团聚而面生喜悦的众生相。整个车站,因为“团聚”而充满温暖。



春节快到了,回家的脚步近了,年味一点一点变浓。而这个视频最触动我的是:我们所享受的平凡,也许是他人可望不可即的奢侈。


看到这个视频中的小男孩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几年前看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本书中的主人公“英子”,似乎她童稚的眼神又在我脑海里浮现,还有那些北京城南的一些陈年往事......接下来,让我们再次回味,那些年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和那些不可磨灭的回忆,还有那浅浅的乡愁。


1999年的夏天,为了撰写《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我追寻母亲的成长足迹,从南半球的澳洲飞回,踏上了北京——她从五岁起,住了二十五年的地方。


第二天,在祖炽、祖煌二位堂兄的陪同下,由泽宁侄开车,我们访问了北京师大附小、当年的春明女中、琉璃厂、晋江会馆、夏家老宅、南长街、中山公园、厂甸等地。母亲的北京生活都在南城,她的《城南旧事》顿时展现在我的眼前。


永光寺街一号的夏家老宅,是一栋大小有八个院子的平房,但是正院的东面却有三间坐北朝南的小楼房,母亲嫁到夏家就住在这小楼上。大局改变后,这栋房子被分配给二三十家人居住,院子就被动消失,仅剩下才可过人的通道;三间小楼也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无踪。现在听说要把这栋住宅拆了改建楼房。



想想当年,与寡母和弟弟相依为命的台湾姑娘小英子,嫁到有一个公公、两个婆婆、八个兄弟、三十多口的书香大家庭,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七十四岁的祖奎堂兄记忆犹新,他说:“六婶(母亲)和大家相处得很好,谁也对她说不出一个不字来。她并非逆来顺受,却也不会使人欺负她。她有一套大家庭相处的智慧。等到六叔、六婶经济条件好了,就搬出了老宅,他们是夏家兄弟中,第一个搬出老宅的。把六叔、六婶两人搁在一块儿,就是一个字儿,新!”


南长街是他们自组小家庭后住的地方,我就在那儿出生。在《宋妈没有来》这篇文章里,母亲写道:“我们在北平的家,小方院当中有一棵大槐树,夏季正是一个天然的天棚,覆盖全院。大的孩子在树阴下玩沙箱,奶妈(宋妈)抱着咪咪坐在临街的门槛上‘卖呆儿’。我伏在书桌上,迎着树影婆娑的碧纱窗前书写,只听见疾笔沙沙。寂静的下午常是在这种环境下度过的。”


五十年后的今天,同样寂静的下午,我站在南长街的小方院里,大槐树没了,临街的门槛还在。我明白了,当年宋妈为什么老爱抱着我坐在这儿,因为对面就是中山公园的边门,南、北长街又是一条繁华的街道,人来人往,多热闹呀!



1930年,外公最小的弟弟因为抗日,被日本人毒死在大连牢里。外公自北京去收尸,伤心又生气,回来不久就吐血,次年一病不起,竟以四十四岁的英年,病逝在北京。算算外公在1922年从台湾故乡头份渡海到北京,在那儿一共住了九年。外公去世时,母亲只有十三岁,是家中老大,下面有六个年幼的弟妹;而外婆是个乐天知命、识字不多的旧式妇女。母亲在文章中提到:“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了。父亲去世后,我童年的美梦从此破灭了。” 


为了节省开支,外婆一家八口不得不搬离梁家园温暖的小楼,住进北京南城南柳巷福建、台湾乡亲专用的晋江会馆。在那儿住,不用缴房租。那天我和堂兄在胡同里穿梭了一阵子,才找到破旧的晋江会馆,里面仍住有几户人,但早已不是台湾老乡了。


一家八口挤在小小的会馆里,会是个什么情景呢?后来我在交大宿舍里问祖奎堂兄,他说:“在我的印象里晋江会馆的气氛很融洽,当时北京的台湾人社团有它的特殊性,既不属于北京社团,又不属于日本人,也不属于真正的台湾。住在里头的人彼此了解,抱得也比较紧,亲密团结。我记得林家住的前院有很多花草,屋子里的灯光老是亮着,家里一些说台湾话的乡亲走动,气氛很温暖。”



外婆板桥亲戚、文坛前辈张我军的长子,七十四岁的光正表舅在北京寓所回忆当年时说:“爱珍表姑(外婆)个性开朗、活泼、喜欢开开玩笑,我们都很喜欢她。当年你外公去世时,北京的台湾同乡都很为林家担忧,但你母亲扛起了这个家。后来她的果敢、干练、包容的性格恐怕就是那时锻炼出来的。以你母亲的聪明才智,是有条件念大学的,但她放弃了普通高中去念北平新专,为的是一毕业就能出来工作,赚钱养家。”


孤儿寡母留在异乡,是不是很凄凉呢?不,一点也不会。三姨告诉我:“大姊经常在下班时带些糖炒栗子、坑枣等回来,一家人晚上就围坐火炉边,在微弱的灯光下吃着,一点也没有孤儿寡母的悲戚,这都是大姊带给我们全家的。”母亲在一篇文章中也写道:“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光亮,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心里盼望着,脚下不由得就加快了。”

母亲常说,她最爱看全家人围聚灯下的画面,即使那是别人的家庭或是画报、电影上的镜头。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英子的故事,我们今天没有完全给大家展现,但是如果你还想聆听,2月8日周四下午两点在华远辰悦售楼部,我们邀你一起聆听,城南旧事中那些酸甜苦辣的回忆,也想听你诉说关于童年,关于乡愁的滋味。


《城南旧事》

经典语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


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我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你分得清海跟天吗?


走人生的路程就像爬山一样,看起来走了许多冤枉的路,崎岖的路,但最终会到达山顶。


请不要为了那页已消逝的时光而惆怅,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人生就像是一块拼图,认识一个人越久越深,这幅图就越完整。但他始终无法看到全部,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谜,没必要一定看透,却总也看不完。



本期悦读者荐书

《城南旧事》

——林海音



作者简介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 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3岁随父母返台湾,因台湾被日本控制便举家迁往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生活。25年后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内容简介

《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经典自传体小说,初版于1960年。她以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作者将英子眼中的北京城南风光适切地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



参与互动 荐书有礼


留言写下你最想推荐的书

并诠释推荐理由不少于100字

留言点赞前3名,可获赠本期推荐书本

并可获得惊喜礼品一份






本广告仅为形象宣传,广告内容根据项目过程方案制作,具体的活动信息、入驻商家、社群、平台、物业公司、APP、项目配套等,仅为阶段性信息,具有不确定性,最终项目信息以实际情况为准。(文中所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