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著名传记 >梵高的意义(《梵高传》读后)

梵高的意义(《梵高传》读后)

2023-05-10 14:56:27

阅读美国作家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绝对谈不上是一场愉快的阅读体验,书中细致记录了这位举世著名的大艺术家---梵高短暂而悲惨的人生经历,读起来让人唏嘘不已,感慨良多。作为一本人物传记,传主梵高的人生不像其他众多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的泰山北斗式的人物那般拥有波澜壮阔、纵横捭阖、“气吞万里如虎”的人生画卷。如果把他的人生比作一幅画,我想欣赏这幅画的人会感到无比的压抑;如果被问起这幅画是什么色调,我想回答会是:灰!书中从头到尾的灰色,直到传主梵高如《·启示录》上说的那样“看见一匹灰色马,骑在马上的,叫做‘死’”,携一片灰色绝尘而去,羽化登仙,斯人已逝,徒留我辈泪眼婆娑。于此之际,我给自己提了一个类似哲学式的命题:梵高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作为旁观者,当看到梵高的人生大戏徐徐落幕,“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我们看过的梵高的一幕幕,听过的一声声,甚至流过的一行泪,叹息过的轻轻一声于我们芸芸众生普罗大众,究竟其中“同情的理解”是什么?如果有,那么我们究竟理解了什么?对于书中所谓的“有着一颗发光的灵魂的坚强而真诚的艺术家”,他的简单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向我们昭示着什么?我想对此的回答是:热爱并全身心的投入,可以使一个人人生完整起来。

也许有熟悉梵高的朋友会质疑,梵高的人生真的完整吗?他事业一再失败,人生大部分时间没有收入,全靠弟弟提奥接济而生活,仰人鼻息;他情场失意,一生爱过五个女人,但无一人与他并结连理结婚生子,“陪他慢慢变老”,没有婚姻,没有后代,孤独绝望;他追求的艺术在他生前也几乎得不到承认,在磕磕绊绊中失落不堪,生前最大一笔绘画收入才400法郎,寂寂寥寥;他命途多舛,一生粗鲁冲动,一生受神经质和癫痫症侵扰,两度住进精神病院,自残身体并最终在麦田里开枪自决身亡,似乎是“不得善终”;那么,这样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他的人生当真可以说圆满吗?

我要说的是,他的“完整”在于他不是用生命“画”了一个别人眼中的“圆”,而是“画”出了自己理想的一个“圆”。也许你会问:什么“圆”?这个“圆”意味着什么?

这个“圆”,是坚持自我的“圆”,是“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自我圆满:他做牧师用爱而不是的教条去传道,遭遇饥饿断粮,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虽遭失败而不改本色;他四方奔走,无地彷徨,学画近十年“不得入其门”,无数的人嘲笑讽刺劝他放弃改行,他却矢志不渝,虽然从不满意自己但坚信自己终会登堂入室成名成家,名满天下;他转益多师,四方交友,无数艺术前辈的否定,同行的不认可,经济上的零回报,家族的冷落,社会的白眼,病痛的折磨,都似乎在“劝”他找个正事----或耕或贾,自谋营生,他却坚持了理想画了下去,按自己的方式画下去,哪怕画不出成品,都些是无价值的草图学画,他也按自己的内心去画,画出自己的个性和内心的情感,而不是为了市场和经济收益去人云亦云地从事大众所接受的“商业创作”;他与人交往,是带着同情与善良,而不是带着阶级与身份的眼光,所以他宁愿选择与同居,甚至想过和她结婚,宁可被本阶级抛弃,也不违背内心的善意与原则,宁愿为了一个,割耳以酬,不负卿意;作为艺术家,他内心自有法度,自有追索,生命不息,求索不止;作为凡人,他心怀热忱,为了不拖累自己的弟弟,选择,以减轻弟弟为负担自己的巨大经济压力,九死未悔。

这就是梵高的意义,或许,他用爱、用生命、用激情、用善良画的圆满就是为了告诉后世的人,一个人可以对于世俗是没有太多意义的,但你必须忠于自己的内心,你内心追求什么,就点燃生命的蜡烛去照亮什么,于梵高或许是爱与艺术,而于我们也终将自有答案,只要你去渴望,去追,追,追。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