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著名传记 >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

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

2023-05-10 14:56:27

▽点击查看“悦读者”第24期

『 张大春 X 《活着为了讲述》


1


在华文世界,提到张大春这个名字,人们似乎很难找一个限定词去描述他。


首先他是作家,创作量丰沛,杂学古今中西,《四喜忧国》、《聆听父亲》、《城邦暴力团》、《文章自在》、《认得几个字》等作品让他成为现当代最能写的台湾作家之一。同时他还给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做编剧顾问给周华健的《江湖》写词,写京剧、舞剧、音乐剧,在电台说了15年的书……

 

张大春


祖籍济南、出生在台湾的张大春,被莫言评价为是“台湾最有天分的作家”。而在张大春看来,如果从十五、六世纪的塞万提斯开始算起,最伟大的作家前三名都是同一个人——马尔克斯

 

出生在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21岁时进入报社工作,随后开始出版文学作品,《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恶时辰》等著作相继问世。在40岁那年,那本让他直接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出版。2002年,马尔克斯出版了自传《活着为了讲述》。即使这是所谓的自传,而自传式的回忆会自我虚构成主观意愿的形状,但马尔克斯始终有勇气记住并书写下每一丝黑暗或光亮。

 

马尔克斯


他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虚构创作如果进行口述,便是一种新题材下“虚构的虚构”,而活着是“真实的真实”。马尔克斯选择在风烛残年的时候回述生活,便构成一番“真实的虚构”。这个两岁就有了惊人的记事能力,惧怕黑夜、对父母没啥印象,打小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开始谎话连篇艺术加工的孩子。多年以后,把目睹的一次次国家历难,那些和文学紧拥的快乐日子,道听途说的家族故事,编织出溢着番石榴香气、瑰丽奇崛的文字。

 

之前书中的一个个对象,诸如《百年孤独》中的小金鱼与吃土少女、《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的千日战争抚恤金、《恶时辰》中的匿名帖、《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遇害的好友、《爱情和其他魔鬼》中有着二十二米多长头发的十二岁姑娘、《苦妓回忆录》中的老板娘、阴魂不散的“马孔多”......仿若都出现在他这本最后的自传中,像一把又一把通关密钥,带我们追溯他笔下所有光怪陆离、奇诡魔幻的源头,将真实的人物与记忆在虚构的背景中还魂。

 

遗憾的是,传记在马尔克斯去欧洲前戛然而止,无法窥见他即将迎来的黄金时代,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2


在马尔克斯和张大春身上,很多事情出现着神秘的暗合。比如报社的工作经历,比如父母对于自己写作这件事的关注。但马尔克斯父母的反对不同,张大春的父母在写作这件事对儿子的态度,更多的是东方文化浸润下显现出的持久助力。

 

张大春坦言在生命中的有段时间,甚至觉得自己是在为父亲写作。因为父亲总是把我所有跟我有关的消息和文章剪下来做成剪报,整整齐齐的做上好几份,生怕掉了或者是弄坏了。《聆听父亲》这本书写的是张大春的家族史,他的父亲躺在卧榻之上,此时的儿子即将出生,他写给妻子肚子里的儿子的一本书。但内容却是写他的父亲,以及父亲背后的整个家族。



山东济南朝阳街的懋德堂,这里的张家出过读书人,出过生意人,是个大户人家,到了张大春父亲这一辈,就像所有的“封建大家庭”一样,子弟抽起了大烟,不事生产,坐吃山空,好时光一去不返。张大春1988年回山东济南省亲,张家传下来的匾额还在,,躲过了内战,,他在那“文理密察”四个字下磕了四个头, 哭了。


近代中国家族故事的大体脉络都是如此,但好在张家有个会讲故事的传承者张大春,讲得从从容容,讲得兜兜转转又天衣无缝。

 3


张大春喜欢书法,言语间一点也不掩饰对于前人的笔墨之爱。他说王献之的这个故事对他影响很深:


有一天,王献之写了一张字拿去给他父亲王羲之看,父亲说你漏了一笔——应该是个“太”字,而你写成一个“大”字,就帮忙补上了一点。王献之再拿了这张字去给他母亲看,问写得怎么样,母亲说:就那一点像你父亲。所以王献之“临池学书,池水为黑”。


虽然张大春觉得这个故事可信度不高,但这里面隐藏着过去二十年,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他的姑父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是大书法家和教育家,也是京剧奚派的传人,现在是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

 

大概从1988年能够返乡探亲以后,张大春每当有机会回家,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跟着姑父学书法。有个例子他记得很深:姑父有一次在他面前谈起白谦慎在《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中的的“娟娟发屋”理论,他就很含蓄地说:你看到一个人站在那儿,可他不是从一开始就站在那儿,他一定是从哪条路上来的,所以他有一个来路。接着呢,他还得有一个去路。现在的人看人,喜欢问人家去路,可是没耐心问人家来路。一个人的字,总要有来路让人看到。你看,这说得多好。

 

“我自己的字不见得写得好,可是每看到前贤的字,那种激动不会因为我看过很多次就会减少”,张大春说。我姑父永远跟我说两件事:第一,临帖,就是不断地临摹;第二,不要忘了来历。后来我琢磨,这两件事其实是一回事。

 

到现在为止,大概有三十年了,我每天只要在家睡觉,每天睡觉前一定有一个时间,哪怕十分钟,我也要到书房临一下帖,几十年来,不要让自己的手不熟,不能让自己的眼生疏。

 4


最近二十几年,张大春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写中国古典诗词曲。这些东西不见得有用,也不见得会出版,但张大春觉得这是一个个体的自主和觉醒。

 


他说,有些时候我们追逐着资本的逻辑,跟随着市场的口味,从众性地放弃了自我在思想上面的追寻。但是,在思想上寻求一种重量是不是也应该是普世价值的一部分?如果人不能够持续地追求有重量的思想,不能够自我探索或质疑,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丧失了让整个普世持续进步的动力?

 

这就绕回了那个问题:张大春为什么要叫“大春”呢?这又要说起他的父亲张东侯先生。

 

“大春”二字,源自《庄子集释》里的大椿,“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活一年,就相当于人世间的三万二千年。他的父亲后来对张大春说:“你要是像大椿那样活那么久,却又是一根木头,那又有什么用呢?”


送书啦~我们会抽选三位留言最精彩的读者赠送张大春新作《春灯公子》签名本哦~

撰稿 麦子

编辑 bingxin L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十点君说

 

“ 坚 持 读 书,是 一 个 人 成 功 的 开 始 ”

吴晓波 毕飞宇 梁文道 张大春 陪你读经典

视频解读     快速掌握     高效省时

长按识别二维码,开启2018年大咖领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