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价格排行 >芳华绽放!冯小刚最后的心愿清单

芳华绽放!冯小刚最后的心愿清单

2023-05-10 14:56:27

文 | 胡椒Ralph


昨天下午《芳华》定档了。 早在九月份,我们就写过:冯小刚的目光,从未如此温柔从杀青到上映之间的这段过程,堪称一波三折。


冯导拍《芳华》是冒了风险的。这部不管是风格气质还是故事上都迥异于他以往作品的电影,哪怕是冯小刚,也不敢拍着胸脯说一定卖座。但是他还是花了大价钱费了大力气把这部《芳华》给拍出来了。不为别的,就为了他青春时做的那一场大梦。


《芳华》定档12.15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心愿清单”,记录着自己这辈子非做不可的事儿,而《芳华》,就是冯小刚心愿清单里最重要的那个。今年的金马奖也给这部作品颁了四项提名,这也算是金马的专业评审们在观众之前,对它做出的肯定。


冯小刚搞美术出身,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军队生涯对他影响甚大——那是他真正的青春期。


每个男兵心里都住了一个文工团女兵。我是19岁去的宣传队,20岁到的文工团,部队文工团生活的这一段在日后很多年都记忆深刻。回忆起往事很多事都被忽略掉,但唯独这一段生活一直长在我的心理,挥之不去。当脑子里面一片黑白的时候,唯独这一段生活是有色彩的。


我是2002年的时候开始写《我把青春献给你》,当时就萌生了想把这样的记忆拍成电影的愿望,这么多年过去了,在我马上60岁的时候,开始要拍这样的一部电影。


……


文工团舞蹈队每天中午洗澡,她们身上有着洗发水的香气,每人拿着一个脸盆,嘻嘻哈哈地从我的身边走过。那时我为了见她们,准时拿着饭盆去食堂。有时候没看见,我不甘心,又返回来,甚至来来回回三趟。


如果你看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话,就知道冯小刚的回忆,是多么的真实——你甚至可以依稀想象出,一个小男兵面对女兵美好青春的身体,那种情不自禁、又羞赧飘忽的神情。




所以,当冯小刚遇到严歌苓的《你触碰了我》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个在他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欲望,被瞬间电击复活了——如他所言:“因为存着这样一个念想,会放大对文工团的好感,包括文工团的面目,拍近了不好看,拉开距离后更美。略去了很多不重要的,留在记忆深处的才是最重要的。经过时间沉淀再回头看,内心感动更多。”


以这种心态所进行的创作,一定是动情、投入且纯化的。


那不是真正历史现场中的文工团,那是负载了冯小刚青春记忆、将美丽放大了的文工团。




这样的表述,如同《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充满了个人的视角和隐秘的情感,也对严歌苓的小说改编,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不同于王朔的《动物凶猛》,严歌苓的小说《你触碰了我》是典型的女性视角,同时在写作技巧上,又时常的跳脱出来,几种虚虚实实的视点混合在一起,让那段青春回忆更加暧昧。而作为第一女主萧穗子,小说中大多是借由她的视角看别人,看刘峰,看身边的女兵——她的叙事机能,是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唯独自己,戏份不多。


因此,在被改编成电影后,《芳华》需要有全新的改编。在我看来,难点尤其在于:一,男性导演如何设计一部女性视点的半自传性作品;二,冯小刚能否在严歌苓的文学气质之外,赋予影片自我的风格;以及最后,冯小刚的“青春回忆”之于历史时代的态度与自我观照。




在看完全片中,我可以肯定地说,冯小刚在“女性转男性”的处理过程中,是稳健而成功的。影片的叙述视角仍然是萧穗子,但也是冯小刚从影以来最为温暖、抒情的目光。


正如同影片开头,血红的绸缎幔帐式的背景下,韩红所演唱的那首《绒花》: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华

铮铮硬骨绽花开

漓漓鲜血染红它



《芳华》中有着两种质感,柔——女性美丽的身体,曲折跌宕的命运和冯小刚温柔的目光;以及硬——战争的残酷,人性品质的坚韧,以及(同样)冯小刚对于自我表达诉求的强硬。


冯小刚得以将这种视角顺利转换,一方面是得益于严歌苓小说文本本身。


在小说的叙事里,姑娘们生活着的文工团像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伊甸园,外界时代环境对她们的影响虽然没有作主要的直面描写,但是也能让人感受到时代对她们生活的影响,时代的硬和姑娘们生活的柔软糅合混在了一处。


而在冯小刚的电影中,这两者在叙事上被导演以前后关系给分割开来了,前面姑娘们的生活是青春靓丽可人的,而从刘峰被下放开始,整个故事的气质陡然一变,开始向残酷和萧索去走。这就让人觉着柔者愈柔,暴烈的愈暴烈。




除此以外,在人物形象上,冯小刚也做了很多男性视角的处理,举个例子以说明:


就像何小萍躲在被窝里读自己父亲死前寄给她的信那一段戏,那种奔放热烈的情感,便和原著小说中人物身上的那种阴郁内向的气质大异其趣。


何小萍身上原本的那种时代悲剧典型人物的样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大声控诉的斗士形象。而凡是斗士,刚烈二字总是其性格的底色。像这样的例子在电影中不胜枚举,可以说,除了还是用原本的故事架构以外,这个故事里每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都被冯小刚给来了一次大换血。




这种个人化的处理,让这部《芳华》彻头彻尾地变成了冯小刚自己的东西,哪怕你读过严歌苓的小说,你也很难在这部电影里窥见原著的那种时代挽歌的气质,更多显现出的,是导演对自己青春的追忆。


在前面说到,冯小刚在这部《芳华》里,难得的露出了些害羞的样子,他不再是那个京城胡同串子里混不吝的六爷,而是重新变成了个十六七岁的半大孩子,盯着女兵们的白脚丫子和阳光下透着反光的泳衣,荷尔蒙旺盛的如同一丛喷泉。




这种私人化的情感体验,正是冯小刚的这部《芳华》的宝贵之处:冯氏贺岁喜剧对于冯导而言,只能算是“冯小刚牌”的标准化产品;而诸如《集结号》可能过于刚性,《一九四二》底色悲凉一路到底。


唯有这部《芳华》,冯导放开了,不冲着票房去也不冲着深刻去,痛痛快快地谱写了一篇送给他自己的情诗。


世人给他贴的标签,不外乎“贺岁档电影初创者”“票房大导”,或者借着近几年严肃题材电影的创作,感叹小钢炮“越来越任性”了——实际上,冯小刚一直也没有变,他的倔强和悲情,贯穿在他创作的始终。


让我们一起期待,芳华,再一次和我们见面。



一条电影课 | 《正义联盟》我觉得很普通啊~

推荐 | “幕味儿”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传记价格联盟